蘭白毅向若凝說起昨晚那個漢子的身份和處理結果。
“那個男子,表面上的身份是西地受難的百姓,跟着難民一起流落到此,實際上是秦國的探子。如今蘭府處境尴尬,一動不如一靜,所以為父暗中讓他們做做樣子,把人給放了。至于明家,已成氣候,動他們于我們無益。”
“處境尴尬?”若凝想起之前從祖母那裡得到的消息,“父親是在說,陛下有意歸順大秦的事情嗎?”
若凝以為此事離自己尚遠,此刻聽到父親的言語,方驚覺自己可能想錯了。
“陛下派去接大秦聖使官的人,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想必大秦招降的诏書很快就會到了。”
若凝一聽有些懵,這也……太快了吧!
“陛下,就……不再掙紮一下?”若凝略有些艱難地問。
“掙紮什麼?沒意義了!這些年,尤其是最近幾年,歸順之聲此起彼伏,邊境之前的那次摩擦說是小敗,但是……兩千軍士,全部陣亡!”
若凝吃了一驚:“不是說,百姓和将士,加上西越的人,一共就傷亡了兩千……”
她口中的話語淹沒在唇間。
這些……肯定是假的,用來迷惑百姓的。
“西越這幾年先是澇災,又是旱災,國内早已民不聊生,戰争是他們唯一的出路,而南雲的戰力被多疑的陛下削弱到了最低。”
“聲望和能力兼有的,隻剩下了一個風燭殘年的鳳老元帥。西越的刀都快砍下來了,我們卻連舉刀格擋的人都沒有。整個軍隊,一盤散沙!”
“西邊邊境,戰事迫在眉睫,北邊大秦亦在交界處陳師數萬。朝堂之上,大秦更是頻頻插手南雲事務,幾方勢力多有角逐。”
“現在南雲的朝堂就像個篩子一樣,亂象頻生,明着支持回歸的大臣竟然占了三成,還有一半的人默不作聲……”
蘭白毅說到這裡,臉上露出一抹譏笑:“望生畏死,人之常情。如果蘭家不是南雲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為父也要帶領蘭家棄暗投明了。”
可是蘭府無法改弦易轍了,因為秦帝不會用别人的心腹。
“回歸大秦,是大勢所趨,陛下順勢而為,是百姓之幸!”蘭白毅最後下結論。
蘭白毅沒有告訴若凝的事情是,為了阻止這件順應潮流的大事,為了給蘭家赢得更多的時間,他早已站到了秦帝的對立面。
十幾年前,明家被秦帝驅逐,明家庶子在南雲嶄露頭角這些年,他不是沒發現明家的不對,但是始終拿到沒有明确的證據。
可這并不代表他什麼都沒做!
他人在南雲,無法插手大秦朝堂的事情,于是便将消息傳遞給了大秦親王叔。
攘外必先安内。
他企圖利用瑞親王,讓大秦的朝堂之亂再持續下去,這樣秦帝就無暇南顧。
之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聃嶺刺秦皇”一案,應該就是瑞親王利用他給出來的明家和秦國的聯絡暗線,布置的一次針對秦帝的刺殺事件。
如今,瑞親王暴斃,秦帝終于掃除了大秦朝堂上最後一顆毒瘤,接下來應該就是對外了。
而南雲就是秦帝對外的第一戰。
不,看現在的情形,甚至根本就用不着“戰”。
若凝的思緒則飄向了遠方。
她想到了遠在大秦朝堂之巅,那個曾經屬于她的少年郎!
她還記得他的雄心壯志,如今一切正在向他預期的方向發展。
自己曾經發誓,要和他一起努力,一起實現大秦的千載盛世、長治久安。
沒成想,物非人換,如今的自己,竟成為他盛世開啟下的一個炮灰!
若凝也終于明白,父親為何在這次施粥時,會如此不計成本、不留餘力。
這是要塑造蘭府首善之名,讓大秦投鼠忌器。和平歸順是順應民心的善舉,既如此,那被稱為雲城首善的蘭家,就不能死,否則就有違民心。
這是蘭白毅為蘭府找的一條夾縫之路!
***
在這樣紛繁複雜的日子裡,若凝十五歲的生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