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凝能感覺到史明曉和景屏她們對皇後很有好感。
大家都身處宮中,這事要是不說明白,怕她們一味信賴皇後,日後會不明不白地吃虧。
于是,她就把如何發現周永良是皇後的人的事情,挑挑揀揀說了一下。
說完,她還囑咐史明曉:“記得你以後見到娘娘要一切如常,甚至要更加恭敬有禮!”
可是聽完她的話,史明曉和景屏整個都不好了。
史明曉:“皇後娘娘做的?我的天,我們剛送走了一個老魔頭,又迎來了一個女魔頭。我的天!”
若凝:……
這孩子的思維總是格外發散。
景屏的感覺就更複雜了。
她一直認為溫柔和善的皇後娘娘,先是把手伸到了陛下身邊,然後又算計太子殿下,現在又廢了七皇子的前程。
人前人後的反差實在太大了。
她有些适應不良。
景屏低聲喃喃:“難怪周公公會突然病逝,肯定是陛下發現了他的問題!”
周永良之前自殺後,皇帝對外宣稱的是,周永良急病沒了。
***
随着年尾的到來,朝堂上的事情逐漸增多,這點從皇帝寵幸後宮的頻率就可以看出來。
與此同時,後宮也是風起雲湧。
最令若凝驚訝的事情是,譚笑竟然開始争寵了。
其實在中秋時後宮的宴會上,譚笑就已經開始争寵了。不過那個時候她做的比較含蓄,因為每年她都會彈琴助興,所以今年她彈琴也沒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若凝卻看出了差别,那天的譚笑畫了精緻的妝容,帶上了紅色的耳環。
紅色的首飾,是皇帝喜歡的。
前世,皇帝給自己的耳飾、手钏、钗環等等,很多都是鑲嵌了紅寶石或者紅珊瑚珠子。
他的這個喜好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
但是譚笑之前在中秋宴會上的表現,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後來,江淮秋季稅收的事情暴出來,她被貶斥,深感大事不妙的譚笑,開始往宣明殿送東西,吃的、用的,幾乎日日不拉。
她的這種近乎不顧臉面的做法,很快引起了後宮嫔妃的嘲笑,但是效果也很顯著,整個臘月和正月,皇帝留宿譚笑那裡是次數最多的。
然後,很快宣明殿成了後宮嫔妃的宮人們碰面的地方,一個中午總有七八個宮人往宣明殿跑。
皇帝忍無可忍之下,派人申斥了皇後,這股邪風才被壓住。
皇後平白無故遭了一場訓斥,自然也不會好受,她拿皇帝沒辦法,但是那些給她惹麻煩的宮妃,她可絲毫沒有留手,于是後宮的主要矛盾又轉變成了宮妃矛盾。
有時候若凝都有些不敢相信,這些人是怎麼做到一邊笑語盈盈,一邊互相捅刀子的,雖然這刀子是軟刀子。
于是,一場申斥,宣明殿安靜了,後宮熱鬧了。
日常請安的時候,若凝一如既往地聽着身邊衆人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看着又熱鬧起來的後宮,後知後覺的若凝突然發現皇帝的惡意滿滿。
他不訓斥宮妃,而是訓斥皇後,居心不良!
不過,小寵即安的若凝,日常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看戲。
***
上元節這天一大早,太皇太後就讓滿嬷嬷送來一隻翡翠玉簪,讓她參加晚宴用。
用完午膳,若凝去太皇太後宮中謝恩。
她現在對永壽宮熟悉地很,她和一衆宮人,一邊嗑瓜子,一邊聽太皇太後訴說年輕時的一些趣事,當然有很多是關于“方姐姐”的事情。
比如方姐姐在夏天的解暑方式竟然是凫水,也就是那個時候才看到方姐姐的樣子,因為方姐姐常年戴着面紗。
聽到這裡的若凝一愣,她突然想到了剛入翰京時,遇到的那位蒙面女子,她也姓方,她也說過自己長得像她的一位長輩。
方圓的長輩不會正好是太皇太後的“方姐姐”吧?
正想着,卻是有宮人來報:“安國公太夫人并幾位夫人,前來給太皇太後請安!”
這位安國公太夫人不是别人,正是若馨丈夫傅珏的親祖母,當然,現在已經是隔了好幾房的堂祖母了。
一衆官員家眷一同進入,為首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
聽宮人報,正是安國公府的老夫人。若凝不禁多打量了幾眼。
老人家年齡雖大,但是精神頭很好,眼神明亮,不像是糊塗之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允許自己兒子做出過繼嫡長子的事情來。
老夫人是太皇太後的同輩,極為風趣,談吐幽默,幾句話下來,太皇太後被逗得哈哈大笑。
若凝見機告退。
她沒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位面容清秀的年輕夫人,一直目送她離開。
***
上元節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