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機關轉動的聲響。
衆人往聲響傳過來的方向看去,便見原本伫立在文庫裡的櫃子,開展慢慢展露身形起來。
那些櫃子黑不溜秋的,與周圍的環境幾乎是完美地融為了一體,在衆人的目光注視下,其中一個櫃子上,一個格子“砰”地一聲彈了出來。
操作機關的工人快步上去,恭敬地将格子裡搜尋一番,然後就拿出一封密封文檔,恭敬地雙手捧到晏南丘面前。
晏南丘看也不看,轉身就将文檔雙手呈上。
大梁官員登記的履曆袋封面上都是寫有官員各自名姓的,吏部尚書隻需掃視一眼,便知那确實是郭成的檔案袋。
此事若不是提前串通好,便是晏南丘真有神計。
但剛才那人是他所信之人的下屬,如此可見……
吏部尚書捋了捋胡子,道:“此前奏請皇上定奪十八郡簡稱,便是為這事?”
晏南丘恭謹點頭,同時補充說明道:
“稱謂越簡化越便于登記,臣下以為,一字足矣。”
她原本想連稱謂都不要的,通通用數字代替。但考慮到數字沒有标志性,容易弄混,便仍保留這些簡稱,想着日後或也可作他用。
吏部尚書又問:“那州府之上官員的檔案呢?為何不在這登記之内?”
晏南丘恭謹回道:“三品以上大員檔案隸屬國家機密,此等機密之物旁人不可輕易調動,因此另外登記造冊。”
說着放下檔案,另外取了一本薄一點的冊子。
吏部尚書粗略翻了翻,人員名單一一俱全,還算詳實。
又環顧一周,心中有了決斷。
其實不止吏部尚書,其他在場的,尤其是徐昭,在親眼見過如此高效快速的檢索方式之後,皆是對晏南丘在佩服之餘還有了一絲驚懼。
晏南丘的思想方法在後世人看來早已不足為奇,但在檔案管理理論缺失的那個年代,實屬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