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過後再無要事,如今邊疆戰事已定,外憂已解,大梁國皇帝閑暇下來,便開始操心子女的婚姻大事。
首當其沖的便是蕭景琛。
蕭景琛戰功顯赫,在民間的聲望已遠超太子蕭景皓,為不引起民憤,皇帝蕭舟衍順應民情,封蕭景琛為“靖王”,并賜君州以東三郡作為蕭景琛的封地,待其長子出生後便可移居。
大梁建國以來少有在新皇登基前便給皇子封王的先例,此舉既彰顯了大梁皇帝對蕭景琛的看重,又間接維護了儲君的利益。
古往今來,因儲位之争導緻大國覆滅的不在少數。蕭舟衍唯恐步先人後塵,因此在子嗣一事上,慎之又慎。
蕭景皓是皇長子,更是嫡長子,若待其長大,不出意外就是儲君的最佳人選。
但蕭舟衍不給旁人觊觎的機會,自蕭景皓出生,他就昭告天下封其為太子,立其為儲君,并命人教習他為君之道。
此舉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避免皇子成年後的紛争,更是意在警示朝堂,儲君已立,别再有其他非分之想。
然而此舉的壞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為蕭景皓過早樹敵。
蕭舟衍後宮的三妃六嫔,皆是重臣之女,儲君一立,某些人的國舅夢就碎了,家族榮耀無法延續,這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
是以,一些陰暗的小動作也逐一顯現。
蕭景皓雖然躲過了大部分暗殺,但始終難防暗手,終究是落下了個常伴終身的咳疾。
平日裡倒還好,蕭景皓在梁帝的示意下隐瞞身份參加科舉、體察民情,倒也展露出了一些個人才華與政治手段,逐漸累積了一定的民間聲望。
但這些在在戰功赫赫、身強體壯的蕭景琛面前,始終顯得有那麼些欠缺。
因此議論聲起,雖然沒有明說,但大衆的意願都是另立新君,擇優而王。
蕭舟衍在得知這一情況的當下,還是迅速做出回應,先是将蕭景琛賜封為王,表明了他擁護儲君的決心。
同時大搞中秋宴,暗中為其物色王妃人選。這樣蕭景琛的婚姻大事定下來,也就能盡早前往封地遠離京城紛争了。
中秋宴一向是百官與皇室建立姻親關系的重要場合,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地把這一日定成雙方相看的日子,因此不管是皇室,還是朝官,都尤為重視。
這一日,無品無級的皇子公主們也得以露面,雖然隻是陪襯,但運氣好的,也能借助姻親脫離皇室的苦海。
梁帝對自己除了儲君之外的子嗣并不看重,這也才有了之前蕭景琛和蕭景淩被暗中欺負的事。公主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皇後與三妃所生的公主能得個封号,其他人的地位甚至連皇帝的美人都不如。
她們生下來就是被明碼标價的,不是被拉去和親,就是被“賜”給下臣,以彰顯皇室對這個家族的看重。
蕭景淩靜靜地看着眼前歌舞升平的畫面,心中生出幾絲譏諷。
皇帝一共育有子女十一人,除了早夭的五公主、六皇子,已嫁人的二公主、四公主,尚在襁褓中的十一皇子,不足學齡的九公主、十皇子,其他在場的便隻有太子蕭景皓、三皇子蕭景琛、七皇子蕭景淩還有即将及笄的八公主蕭玉蓮。
太子三年前就已成婚,并成功誕下皇長孫蕭啟晟,他蕭景淩是個殘廢,十皇子、十一皇子也遠不到指婚的時候,因此,這場宴會的目的不言而喻。
明顯衆人也都心知肚明。因此雖然互相說着吉利話,但他們的眼神,都似有所無地從高座上的蕭景琛身上飄過,有個别的,時不時冒出一陣古怪的笑,仿佛蕭景琛早已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蕭景淩對這一景象感到莫名的反胃,就好似天天吃着瓊漿玉露的人忽然面對一桌子葷腥,那油膩膩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人作嘔。
他下意識地捂住口鼻,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心中卻生出一絲疑惑,從什麼時候起,他變得如此“挑剔”起來?明明先前這些人也一樣污濁,他卻不曾有過這般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