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淩出門的時候正好遇到尹知月從外面回來,見了他,尹知月問道:“去哪兒?”
蕭景淩一時語塞。
他有些拿不準她是看出了什麼,還是僅僅随口一問。
便故作鎮定地道:“去見一個朋友。”
尹知月“哦”了一聲,沒多問,徑直離去了。
蕭景淩這才松了一口氣。
而後,他奇怪地想,他幹嘛這麼在意尹知月的想法?
他這般行徑,倒像瞞着自家的美嬌娘去私會小情人似的。
可問題是,尹知月不是美嬌娘,梁婉也絕不會是他的小情人。
想罷,蕭景淩抛去腦中思緒,上了軟轎。
梁婉約見的地點是一家字畫坊。
這字畫坊一樓賣的是文房四寶,兼之一些文人字畫、扇面屏風……
二樓則是一間間廂房,廂房裡熏着香,供文人墨客們在此暢談詩文或點評佳作。
梁婉會選擇這裡作為見面的地點蕭景淩毫不意外。她是京中有名的才女,行事做派難免會效仿名士,附庸風雅。
到了約定的包廂,蕭景淩示意人先去敲門,不一會兒,就有一鵝蛋臉的侍女将他們迎了進去。
梁婉似是第一次做這種事,聽聞蕭景淩進來了,隔着屏風就跪了下去。
“民女梁婉,見過七皇子。”
他是皇帝親子,她雖與他沾了些親,但畢竟沒有血緣關系,因此她并沒有叫他七表哥,而是以平民之禮見他。
這一點梁婉還是很有分寸的。
蕭景淩也沒有點破,而是颔首道:“無需多禮,不知梁小姐找本殿,所謂何事?”
梁婉也沒有遮掩,道:“為中秋宴那日殿下所言而來。”
蕭景淩裝作想不起來的樣子,問:“本殿說過什麼?”
梁婉看他一眼,低頭回道:“那日殿下說,影響到了民女,向民女緻歉。”
蕭景淩這才恍然。
梁婉又道:“民女想說,殿下無需緻歉,該民女道謝才是。”
她就着剛剛行禮的動作,向蕭景淩拜了三拜,蕭景淩默不作聲地受了。
然後,他問:“梁小姐何出此言?”
梁婉暗下眸子,道:“中秋宴那晚,殿下曾說,民女讓殿下想起了生母,這是民女之幸。隻因殿下的箫聲,也讓民女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梁婉生母于她五歲那年因病去世,這是京都之人皆知曉的事情。
蕭景淩也不能表現得過分無知,便道:“你先起來吧,那隻是本殿有感而發的無心之作,并不想引起誰的共鳴,也不想承誰的情。”
這便是委婉地撇清他與梁婉的關系了。
梁婉自小寄人籬下,心思敏感,很會察言觀色。
蕭景淩這話一出,她便面色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