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景淩撲了個空,但蕭景琛就不一樣了,此行他算是立了個大功。
當江府郡郡守安知海将此事完完整整地寫了個折子彙報之後,大梁帝的臉色肉眼可見的“變化多端”。
先是震驚,後是驚駭,再是松了口氣,最後演變成一股後怕。
“我兒辛苦了。”
他朝跪在地上的蕭景琛道。
蕭景琛面色不變,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所做的而居功自傲,而是道:“身為大梁子民,為大梁掃清障礙,這是兒臣分内之事。”
他沒有以皇子的身份自居,而是聲稱自己是大梁子民,這便是不想喧賓奪主了。
在場衆人皆聽出他的言外之意來,隻是太子一黨的人,面色仍不大好看。
蕭景琛原就是“戰神”,在民間威望極高,如今又一鍋端了“真神教”這一禍國邪教,可以說救民于水火都不為過。如此功德,倘若太子不作出些過人的政績來,都說不過去。
這是無形之中給了太子黨壓力,太子黨的人臉色能好看才怪。
可大梁帝蕭舟衍不管這些,隻要蕭景琛沒有明顯要反的意圖,他樂得給太子壓力,不然他還以為,這皇帝是好當的?
便道:“三兒也是有心了,未曾将那‘雷電之力’為己所用。”
太子黨的人又是心神一震。
确實,蕭景琛若想為自己造勢,明明可以隻自己一人使用那裝置。屆時,真神教神機天賜的謠言不攻自破不說,還能順帶引發一波新的輿論。這樣,不明就裡的人就會以為蕭景琛才是那個蕭氏王朝的“天選之人”,從而推翻儲君,另立新主。
想到這,太子看向蕭景琛的目光更複雜了。
卻見蕭景琛低頭回道:“兒臣不敢。早年兒臣曾遇一大師批命,大師說過,兒臣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因此,兒臣知足得很,隻知‘在其位,謀其職’,不敢有他想。”
他說得這般義正言辭的模樣,倒确實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
蕭舟衍笑道:“哪裡的大師,還敢給皇子批命?”
蕭景琛回:“那時兒臣從軍不久,化名‘高君山’,那大師不知罷了。不過大師也是雲遊之人,這許多年了,兒臣也曾派人找過,卻杳無蹤迹。”
蕭舟衍點點頭,贊道:“高君山,君三,倒是個好名字。”
蕭景琛繼續低頭:“謝父皇誇獎。”
而後蕭景琛便彙報了此次“剿匪”的成果——包括任枭在内,主要涉事的一十三人一并被抓回。另有趁亂作奸犯科者,交由江府郡郡守安知海審判。
當然也不忘提及邱褚光提供情報的功勞。
大梁帝對此表示:明了,茲事體大,擇日再審。
至此,江陵匪患一事,也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