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周的生活,和前兩周沒什麼區别。
不過季郁還是收斂了一點,将和奶奶通視頻的時間縮短到七八分鐘左右。
她和鄧易安身正不怕影子斜,在班裡照常相處,大家起先還會刻意用異樣的眼神偷瞄他們,但發現他兩相處模式實在是純純同學關系後,便覺得沒什麼勁兒了。
倒是石磊,偶爾碰見他們聊天會投來“我在盯着你們兩”的警示目光。
據說那天咬牙切齒地放他們走後,他次日就向學校申請調實驗樓的監控,但好巧不巧,實驗樓有個監控壞了,“證據鍊”恰恰斷在那裡。
她和尤蓁葉已經好幾天沒有交流,包括微信,問題沒辦法得到進一步解決。此路不通就另尋他路,季郁打算今晚和季新南談談去陪奶奶手術的事情。
晚自習一結束,她就迫不及待收東西要回家。
在抽屜虛空摸了摸,手指觸到什麼柔軟的小東西,心中頓時閃過疑惑。
拿出來一看,是一隻小熊玩偶。
視線觸及它抱着的那束粉色郁金香,季郁不由感到驚喜與意外。
如果說沒有署名的禮物存在錯放的可能的話,那麼這束指向性明确的鈎針制成的郁金香花束則讓她排除了這種可能。
與那兩隻圓溜溜的黑色眼珠對上,季郁唇角的笑弧不自覺出現。
不過有一點奇怪的是,這隻小熊......很幹淨。
之所以用幹淨形容,是因為除了身上的衣物外,它的本體不是那麼嶄新鮮亮,腦袋後那片常被人摸的毛絨并不蓬松光亮,看起來像是,舊玩偶。
她有些不解,誰會送人舊玩偶啊?
明明娃衣是新的,小包是新的,甚至那那束郁金香也是新的。
背起書包往校外走,她饒有興趣地擺弄起小熊,意外發現它背後的那隻小包可以打開。
裡面放了點東西,她好奇拿出,是一塊疊了兩折的白布,季郁猜測另一面應該有寫東西,因為墨迹深的地方滲透過布料背面呈現隐隐約約的斑點狀。
攤開看,上面畫着一張正方形二維碼。
季郁的好奇心愈發濃烈,随即掏出手機掃二維碼想一探究竟,誰料剛掃上手機就關機黑屏了。
糟糕......
她睡前忘記充電了。
晚自習打電話的時候電量就顯示嚴重告急,結束通話她看了眼殘存的電量,僅剩1%。
上車後,她第一件事就是問方潔要數據線充電。
“充電線我昨天拿回去用忘帶回車裡了,”方潔抓起自己的包,摸出一個充電寶,“你用這個,有線的。”
季郁如遇救星般接過,抽出數據線一看,接口的型号和她的手機不适配。
她無奈地歎了口氣,默默把充電寶放回去。
-
季新南早就在家,見到女兒回來,招手喊她過來。
吳阿姨端了碗參湯給她,季郁道謝接過,一口氣喝完,她坐到季新南旁邊,抓了隻抱枕放腿上抱着。
“你媽媽和我說了,你想去陪奶奶?”季新南問。
季郁點點頭,“我想盡快去。”
“你以後可以直接來問我,你媽媽,”季新南頓了頓,“最近情緒不太好。”
季郁默然,看來尤蓁葉沒把她在電話裡負氣說的那些刻薄挖苦的話告訴季新南。
這樣看來,以後有事情還是找爸爸比較好。
畢竟他比媽媽“好搞”多了。
等等,這不對!
季郁皺起眉頭。
她怎麼會這麼想呢?
如果找爸爸解決事情比找媽媽方便多了的話,為什麼她遇事總第一時間找媽媽呢?
她忽然為自己剛才的想法感到羞愧。
這些年來替她處理了大大小小的事的媽媽,到頭來竟然在得到的是她潛意識裡脫口而出的“媽媽不太好搞”的評級。
這無疑是在抹殺媽媽對她所有的付出。
見女兒面色沉下去,季新南問,“怎麼了?”
季郁也在思考,怎麼了?
沉默良久,心底逐漸揭開謎底。
她臉色嚴肅,開口道:“爸爸,你有沒有想過,我為什麼沒有一開始就找你?”
哪怕知道尤蓁葉很大程度上會拒絕她,但她好像任何事情第一個過問的人就是媽媽,腦中沒有蹦出第二選項。
季新南皺眉,“為什麼呢?”
“就在剛剛,你問我的時候,我也忽然想,為什麼我當時不找你呢?”季郁說:“明明你們兩個都很忙,為什麼任何事情我的第一反應是找媽媽呢?”
她自問自答,“哪怕很忙,她也盡力在平衡作為母親的義務,很多細小瑣碎的事情,都是她在忙中努力兼顧,她在無形中主動承擔了很多事。”
“而爸爸你,隻是有空才陪陪我,偶爾口頭關心一下,你可以這麼輕松,是因為媽媽替你完成了你那部分教養的任務。”
所以,她和尤蓁葉更加親密,在生活和情感上的依賴性更強。
相對應的,産生矛盾的概率也更大。
季郁覺得季新南現在雲淡風輕說一句可以找他,未免太事後諸葛亮。
本該屬于她和父親之間的羁絆與矛盾,在他們都未發覺時,悄無聲息地消解了,反而成倍加諸在她和尤蓁葉身上。
“所以你該感謝媽媽,為你解決了很多後顧之憂。”季郁認真地望向季新南,毫不客氣道:“你現在是在處理你本就應該解決的問題。”
許是第一次聽到女兒如此犀利的言論,季新南的臉上呈現出一絲震驚的神情,但事實就是如此,季郁隻是尖銳地指出本質。
他垂眸不知在想些什麼,表情緊繃着,可能在消化這些話。
季郁就在邊上一言不發,安靜地坐着。
良久,他長歎,扯出一抹笑,“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的确應該感謝你媽媽,我也要向你道歉,為我的失職。”
面對父親的道歉,季郁剛才“聲讨”的氣焰熄滅,取而代之的是有些不知所措。
但她握了握拳頭,告訴自己,坦然接受這份道歉。
本來就該這樣。
父母也應該為他們沒做好的事情而反思。
季新南摸摸女兒腦袋,“你能說出這些,說明你長大了,會獨立思考,我很欣慰。”
方才的“官方對談模式”還沒調整過來,季郁一本正經道:“我們是兩個獨立平等的主體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