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轉、淩轉、淩轉180再接特卡切夫空翻。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這個EEED的長串是方月涵在十八歲升十九歲的冬訓才整合出來的難度。今天一氣呵成的四個動作相當提氣,盡管最後的空翻難免高度會欠缺一點。屈體葉格爾,接pak空翻,然後蹬杠shapo接京格爾回來。“方月涵今天狀态很不錯啊,成套非常順。就看下法了!”童桐提高音調大呼,方月涵可也是有6.3理論難度的,隻是因為資格賽發揮有些勉強、團體賽也斷了一處連接,所以賽前才沒能進入很多人預測的獎牌名單中。
一個大回環,兩個大回環。“站!”一片異口同聲的加油聲中方月涵的下法團身旋高高抛起,以舒展的姿态輕輕穩穩地落到了地上。雙臂順勢展開揚起,像一隻飛過重洋終于在岸礁上停落下來的鳥兒。
在下法站定之前,方月涵覺得自己的競技生涯大抵會被看客描述為“高開低走”的——雖然也不算多麼“高開”吧,但是确實是在一路低走的,十六歲上亞運會世錦賽結果表現平平,十七歲成了替補,十八歲時同批的隊友們都站上了奧運舞台她卻回了省隊,跳馬的720光速成為了華國隊衆多“流星模式”難度跳馬之一,沒有能夠保持下來。就連省隊也在這幾年光速沒落,掉出了團體賽的領獎台位置。
現在的話,至少,這個成套作為結尾還是很不錯的,鐘型曲線沒有無限制地下墜,而是在忽然的急速上揚之後以很有尊嚴的姿态戛然而止——盡管它的意義也許隻對自己存在,轉體超長串、九個有效難度動作,這些都是限制住E分的客觀因素。直白點說,柳曦的14.400并不低,不是嗎?
偏偏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分數拖延着死活不出來。簡秋甯的手被柳曦握住,清晰的痛感和着冰涼的薄汗在兩人的皮膚之間傳遞。柳曦無意識地下了很大很大的力氣,她本就格外勁瘦的手背上青筋一條條浮起來。另一邊杜明暖和方月涵擁抱着,杜明暖其實早就脫離了獎牌待定的危險區,此刻卻覺得仍然陷在那種叫人窒息的緊張和苦澀裡。
求求了,這兩個人連難度分都是一模一樣的,完成也真的難分伯仲,都這麼優秀,就不能給個并列嗎?不是有同分并列規則的嘛!前年世錦賽剛有過并列的先例,你們天天喊着接軌國際的國内裁判組倒是學學啊。簡秋甯覺得自己大抵是快瘋了,不,應該說今天大抵是一個倒黴透頂的大兇日子,否則怎麼會先是犯了這麼低級的失誤把到手的獎牌砸沒了,又要親身經曆方月涵和柳曦争這一塊單項獎牌的兩難場面。
标榜弱肉強食的競争在到達一定的強度之後,總會在某些時刻顯得毫無意義。高水平的選手不相上下的情況實在太多了,就一定要分出那個小數點後三位四位的高下然後來争這麼幾塊獎牌麼?可答案就是一定的,人為在某幾個本來緊挨着的名次之間劃下的天塹鴻溝逼着所有人一路殘酷地打打殺殺,最終誰與誰都有可能兵戎相見。
成績終于悄無聲息地出來了。
14.4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