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串,交換腿結環跳接劈叉結環跳再接倒叉EDB,兩個結環動作,林舒靜的完成度幾年如一日,後仰相當用力。
近木舞蹈,抱木,腰部立起,以緊貼木面的胸腹部為軸轉了180度,簡單傳統的編排,卻挺好看。之後起身回到木端,向後而立,高舉手臂過頭,雙肩後折,緊繃的力量從脖頸灌注到尾椎。一度成為夢魇的動作,後來也慢慢在日複一日裡模糊了尖銳的疼痛,麻木了多餘的情緒。林舒靜踮起腳尖,猛然發力,小翻,小翻,直體後空翻:“站!好的,一個小晃,馬上救回來了。”
90秒的時間,四五串的動作,眨眼間就過掉了“大頭”,但木上的林舒靜卻沒有這種感受,她隻覺得來到木上的時間就是被用力拉長的,行百裡者半九十嘛,無論已經完成了多少,面前仍然是那根完整的5米長的木頭。可不能功虧一篑,絕不能!最難的技巧串成功過關之後她非但沒有松了口氣的感覺,反而更加咬緊了牙關。挺身,前空翻,落木借助微微回彈的勁兒,縱分跳起步,落木時她其實感覺重心稍微有點兒不夠,但還是拼着一口氣選擇了繼續動作加滿難度,橫分跳——好險!确實是偏低了,落木微微歪了一下,好在動作簡單,靠腳下使勁扒住木頭還比較容易。
交換腿跳,接羊結環跳,鹿結環跳,“她也是現在場上難得的不用小翻做混合連接的選手。”立轉360,滿足特定,在橫木舞蹈中來到最後的刻度線,第一次提示音也響了起來。
小翻,小翻,蓄力離木,騰空。
縱軸轉三周——有段時間沒見的後直1080下果然用出來了。和木上的熟能生巧相比,BBF的高難下法連接還是稍顯勉強一些,向側邊退了兩步之後才把自己擰回标準正對着木端的角度,激起了台下一波小小的驚呼。
“成了!”驚呼散去之後就是譚導的握拳怒吼,林舒靜吸口氣緩解了一下比賽的緊張給面部肌肉遺留的僵硬,笑起來舉手亮相,還沖着看台挂着兩張大國旗的位置淺淺鞠躬回應了下。
“喲,分都不看啦?”下台和大家一一擊掌擁抱之後林舒靜直接走過去幫在木條上嘗試着動作的任小棠扶着手,譚勝男詫然。雖然說比賽就是戰勝自己什麼的,但這完全雲淡風輕的定力也太離譜了吧。平時雖然靜靜嘴上不說,譚勝男知道她心裡是“想要”的,對成績也有一份關注到千分位的焦灼,每次發下隊測的成績單她都會一直捧着看,甚至下訓了去食堂的路上都捧着看,也不怕撞到人。
“難度基本都認了,14.533我覺得很不錯啊。”
林舒靜繼續善解人意地微笑。
測試過裡約綠色場館的溫度,在家門口的亞運聽過本土觀衆的歡呼,見過多哈的晚霞,也在東京的藍色場地裡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林舒靜早就覺得自己已經是圓滿的,這一場的分數和獎牌,對她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她唯一還想要證明的就是,自己在個人決賽上,也是可以頂住的。
并非為了得寸進尺的虛榮心,隻是想回答一下三年前迷茫困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