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你拿着這隻紫檀盒看了許久,到底要不要?"
王楚嫣從那夜的記憶裡回神:"要的,麻煩你幫我包起來。"
彼時她與姐妹們路過大相國寺的市集,此處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方才她瞧見古玩攤前的一隻木盒子,雕刻着好看的并蒂蓮,便拿來細瞧,思及不久之前窺見夫君古怪的舉止,因而神思恍惚。
此後,孫若熙意興地盎然說了甚麼,伸長脖子看向王楚嫣:"阿嫣?我剛才說的你聽見沒有?"
"欸?妹妹再說一遍?" 王楚嫣再次出神。
孫若熙耐心重複:"我說,不久前,官家真就将茂德帝姬下嫁給了蔡鞗,蔡太師的第五子,我去街上觀摩了帝姬出嫁,好隆重好熱鬧!"
王楚嫣應道:"就是那位你曾經說的,最美的帝姬?"
孫若熙點頭:"是啦! 阿嫣你怎麼魂不守舍的?沒事罷?"
王楚嫣勉強作笑:"沒事兒,立冬後人略微乏累,邸店事情多,需添置禦寒之物,店門也在裝修,還要操心商鋪的開張。"
孫若熙嘟起小嘴:"嗯,是呢,我家酒樓也忙得很,冬月少有蔬菜,都得提前備好。"
這陣子京城車載馬馱,充塞道路,冬季時物陸續上新,姜豉、紅絲、末髒、鵝梨、榅桲、蛤蜊、螃蟹,家家戶戶都忙着備置過冬。
王楚嫣收起木盒,挽住身旁的趙淺真:"一轉眼又快冬至,即将過年,你是不是也回家陪陪你爹?"
今日她與孫姑娘來道觀探訪趙淺真,專程給她帶了禦寒的被褥與其他所需,事後,姐妹叁來到附近的大相國寺邊走邊聊。
趙淺真低眉凝思,回道:"我爹還沒消氣罷,就怕他見到我,新年不開心。"
王楚嫣莞然淺笑:"其實啊,趙伯伯嘴上強硬,心裡十分惦念你! 前陣子我去探望,每隔三五句話,他就會問起你,他還說,如果你撰書,想借鑒唐代胡愔的黃庭内景圖,将醫理與道教内修相連的話,最好加入自己的創新,什麼茶療香療的,我也聽不太明白。"
孫若熙也向趙淺真頻頻點頭:"對的,我去看你爹時,他也很關心你在道觀是否習慣?冬天到了冷不冷?還外出替人看病麼?打聽得可仔細了!" 孫若熙笑道,"對于男人,我算是越來越了解,他們好面子,忒嘴硬!"
趙淺真瞥她一眼:"孫姑娘還沒成親怎麼曉得?"
孫若熙求助:"阿嫣成親了! 阿嫣你說是不是?"
王楚嫣維護道:"也是,比如我爹,明明自己想續弦,卻美其名曰為了我們王家的人丁做奉獻。"
孫若熙樂得彎下腰:"王伯伯真是太可愛了!" 她大笑一陣後,眨着大眼睛,八卦地看向王楚嫣,"我很好奇,狀元郎哥哥想辦夫妻那事兒時,會怎麼斯文地說?"
"欸?壞丫頭!" 王楚嫣驚羞,伸手去捏孫若熙的小臉蛋。
"姐姐饒命!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 孫若熙笑嘻嘻地求饒。
趙淺真開心拍手:"感覺又回到了從前。" 倏爾,她擡眸望向天空。
"下雪了?"
銀灰色上空飄落一片片晶瑩,猶如瓊鳥之羽輕柔剔透。
"真的下雪了呢! 今年這麼早?還沒到冬至。"
"走,我們快去買些大和尚的炙豬肉!"
王楚嫣與孫若熙停止打鬧,臉上洋溢歡欣之情。
大相國寺宏偉壯麗,是汴京最大的寺廟,可容僧衆數千人。太宗曾經重修寺院,并親筆金字匾額,仁宗也曾有過禦賜,作為皇家寺院,大宋皇帝們經常在此舉行水旱災異的祈禱儀式,在郊祀等大禮後也會赴寺恭謝,包括君主的生辰慶祝、忌日等也多在大相國寺舉行。這裡亦是京城著名的商業區,每月開放五日,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彙聚于此,買賣珍禽奇獸,器皿用具、珠翠刺繡、古玩字畫、香料藥材等無所不有。
明明是一座肅穆莊嚴的廟宇,人聲鼎沸堪比勾欄瓦舍。
這兒最出名還屬燒朱院的"炙豬肉"。
據說之前有位惠明和尚,擅炙豬肉,就在寺廟開了這麼個鋪子。最初衆者皆呼燒豬院,後來惠明和尚的一位文人朋友楊大年提議,不如稱作"燒朱院"文雅些。
彼時,侯在燒朱院門前的人群長如遊龍,略帶油脂的肉香四處蔓延,一部分凍凝于冷氣之中,令人垂延三尺。
孫若熙搓着手:"好香! 很久沒吃了,幸虧和尚不守清規戒律,我們才能有此口福!"
王楚嫣頗有同感:"叔興來京不久,肯定還沒嘗過,我正好帶些回家。以前宮廷與富貴之家皆以羊肉為貴,窮人才吃豬肉,現在好了,大家知道豬肉也能做得分外美味。"
孫若熙對于食料很在行:"可不是嘛,豬肉價錢便宜,每日從南熏門趕入京城的豬多達數萬頭,肉鋪遍布街市,百姓也能有口福。"
王楚嫣也曾依法炮制炙豬肉,然而口味欠佳,讨教道:"若熙你倒說說,豬肉最好怎麼個燒制法?"
"呀,這個我在行!" 孫若熙展顔而笑,"我最喜歡蘇大居士的東坡燒肉,他有十三字訣,你們聽好了!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這種方法最适合焖煮。不過惠明和尚流傳下來的燒炙法,應該是先用溫火燒炙裡面的肉,讓油汁洇入皮肉,這樣外皮松脆,肉半肥半瘦,口感酥油。哎呦,說得我饞死了!"
"也饞死我了呢!" 趙淺真咽下口水,近來她素食修道,隻能聽着解饞。
哐哐哐——
忽而,一陣突如其來的敲鑼聲。
"可笑真可笑! 寺廟開市集,齋院賣豬肉,香客逐名利,皆求财源滾滾來!"
"道觀佛寺妓院多,南有錄事巷,北有甜水巷! 和尚娶妓女,美名曰梵嫂! "
"姑子學修道,最愛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