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輕車熟路的常嘉贇,沈紹商忍了一路,最後還是沒有忍住問了出口,“你對這裡很熟。”
這肯定的語氣,其實根本不需要問出來。
話出口,沈紹商就覺得自己多此一舉。
看常嘉贇的樣子,就意味着她會經常來這裡采購貨物,不然也不會如此的熟悉。
“談不上熟悉吧,之前跟我爸來過幾次。”常嘉贇神色如常。
就算是省城,因為靠近内陸,經濟還沒有徹底發展起來,導緻這裡遠不如未來那麼繁華,出門要靠導航才行。
走過幾次,隻要分辨了方位,就沒有太大的難度。
“你們家應該是從别的地過來的吧?”常嘉贇問道。
沈紹商和孫薏兩人,說起話來的時候,并未帶任何的地方口音。但從她對兩人的接觸中,多少還是能猜的到。
沈紹商爽快的承認了,“我家之前是在别的省市。不過你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沈紹商奇怪不已,他自認為自己沒有帶任何口音,他之前可是對着新聞廣播裡的那些播音員,一句一句練出來的。
孫薏之前也是個廣播員,對他可謂是言傳身教。是以,沈紹商非常自信,不會有人從自己的言語中,聽出來他的出生所在地。
“不難猜出來。”常嘉贇左拐右拐,并沒有忘記回答沈紹商口中的話,“首先你是在工廠的員工樓住着,其次,你要是省城人的話,應該比我更熟悉這裡的。”
常嘉贇回頭,“顯然,你并不熟悉這裡的道路。不然也并不會提出剛才的那個問題。”
“不錯的推理答案。”
“這并不是什麼推理,而是一眼就能得出的結論。”
常嘉贇沒有說的是,之前的孫薏,明顯不熟悉這裡的車站。在沒有看到她的朋友時,她差點在車站内迷路了。
這四通八達的車站,要是偶爾會迷失了方向也很正常。但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又是本地人以及常去往各地的人來說,不會犯這種明顯的錯誤。
跟在後面的常為國,依舊沉默不已。他本以為兩個孩子會稍顯陌生,還擔心兩人之間的相處。
眼前的這幅相處和諧的模樣,倒顯得他多心了。
他看看了眼常嘉贇,落後幾步的他,點燃了一支自己随身攜帶的旱煙。
從常嘉贇那次莫名其妙的哭泣到現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内,常嘉贇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其他人不了解,作為父親的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真要形容的話,用‘開竅’兩個字也毫不為過。
以前他還擔心常嘉贇将來的交友等問題,現在看來,完全是他多餘的擔心。
常嘉贇比他所想的,還要有自己的主見。根本不需要他來操心。
意識到這個事實的時候,常為國有種說不出的惆怅感。
私底下,王桂芬也常常這麼對他說。
本來看着常嘉贇能夠憑借自己的本事,飛往更為廣闊的天地時,他們應該是開心和自豪的。
可眼下,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又覺得分外不舍。
不多時,三人便來到了最大的百貨商店内。
常嘉贇直奔目的地,沈紹商沒有多問,堅定不移地跟在常嘉贇的後面。
賣毛線的櫃台,雖不如化妝品的櫃台那顯眼,但礙于季節的原因,擺放位置也不算難找。
櫃台前,也擠滿了不少正在采購的女同志。她們一邊對比着價格和粗細程度,一邊挑選着合适的顔色。
這裡面要屬黑色和紅色的毛線賣的最好,其他顔色次之。
常嘉贇側耳傾聽着其他人交談的聲音,暗中觀察了一下毛線的價格。
除了這裡,不遠處還有一個市場,也是這兩年才興起來的。裡面也有人擺攤、開店賣專門的毛線。
将零售的價格記在心裡,常嘉贇又向裡面擠了幾步,壓根沒有意識到和她離了一段距離的沈紹商。
這處地方的女同志太多了,所以在還未踏入這個櫃台附近時,沈紹商就停住了腳步。
他想出聲喊常嘉贇,礙于這亂糟糟卻又是公共場合的環境,他猶豫了一下。
正是因為他這細微的猶豫,常嘉贇融入到了人群當中。
沈紹商隻得收回自己伸出去的手,回頭看了眼在他不遠處的常為國。
不知道說什麼話的常為國,幹巴巴憋出一句話來安慰,“在這裡等等吧,她沒問題的。”
這種事情,常為國已經習慣了。常嘉贇攬下了所有事情,她對這些東西,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賦,他也樂得把這些全部交給常嘉贇。
他基本上是個沉默慣了的人,在熟悉的環境裡,還能和人聊幾句。出門在外,除了必要的問路和詢問價格外,他很少與人攀談。
在這陌生卻又人來人往的省城内,也很少會有人主動上來攀談。
常嘉贇在這種場合如魚得水,很多時候他都是默默站在一旁,等待着常嘉贇回頭找他。
沈紹商回答了一聲,視線卻一直盯着常嘉贇所在的那處地方。
看來是他失算了,沒有料想到會出現這麼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