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餘開始收拾行李,她要帶的東西不多,或者說她能帶的東西不多。
原本就沒什麼可帶的,翻來翻去也就幾件常穿的衣服,還有幾本常看的書。
行李中,最最重要的,是她的相機。
這是她生命中,最貴重的東西,上一世和她相依為命、浪迹天涯的,
尼康F/M/2。
第一次知道這部相機,崔餘還是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
先是一張照片吸引了崔餘。照片裡少女的眼睛讓崔餘第一眼看去便無法直視。她震驚于怎麼會有這樣的照片,怎麼能拍出這樣的情緒。崔餘震撼之餘繼續往下看,照片是一位美國攝影家拍攝的阿富汗的少女,在八十年代就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崔餘繼續往下看介紹,除了對照片的注解和攝影師的介紹外,崔餘留意到那一行行小字。
小字是介紹拍攝這張照片的相機的。
她記住了那個型号。
尼康F/M/2。
崔餘沒有什麼業餘愛好,除了看書之外,她最喜歡的就是拍照。
她沒有朋友,沒有愛她的家人,便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和相機交流上。
她喜歡和相機交流,喜歡用鏡頭去找所有值得愛的東西。每次她按下快門,捕捉到眼睛裡的美時,才能找到活着甚至是活下去的意義。
崔餘的第一把相機是高二被帶來餘家的那個暑假得到的。
她想爸爸,想姑姑,想清城,想回去,可是餘晚把門鎖上了,告訴她,以後她都要生活在這裡。
從清城的菜園裡拿來的黃瓜吃完了,她便沒有了鍊接那些感情的紐帶,她不說話,不吃飯,隻是一門心思想回去。
餘晚沒有辦法,也不想花時間開導崔餘,便給她塞各種各種的禮物,什麼洋娃娃什麼好看的衣裙。
可是這些崔餘都不喜歡,直到餘晚沒了耐心,随便塞給她一個破舊的相機,讓她當做玩具去玩,崔餘才開始接觸到這些。
後來崔餘自學攝影,又自學了沖洗照片的技術,她把一個雜物室改成了暗房,從此開始了她一生的精神寄托。
可是相機原本就是舊的,而且多年不用,到崔餘手裡,盡管她用的很仔細了,可是還是壞了很多次,最後沒辦法再修了。
崔餘存了一些錢,她剛被接回來的時候,姥姥姥爺來看她,姥姥給了她一些錢,再後來,每次過年也會收到壓歲錢。這些錢她一直存着,在舊相機徹底失去生命的時候,崔餘便拿着自己所有的錢去買了這部尼康。
相機很貴,她打聽到的,二手相機都要兩千多,可是崔餘咬咬牙,買了一部新的。
她最愛的東西,也是上一世唯一的愛,她想要嶄新的。
手裡的相機被崔餘放在行李包中最安全的位置,她可以什麼都不帶,相機一定是要帶走的。
她這次要多拍人物,她要拍爸爸崔見陽,要拍姑姑崔曉心,要拍相處多年的鄰居,還要拍前院的蔬菜和後院的小魚。
想到這裡,崔餘忽然想起那個女人。
上一世崔餘沒有見過那女人,出國後她隻是聽電話裡的餘晚提起,崔見陽結婚了。
女人姓戚,不常見的姓氏。
再後來就是收到姑姑的短信,姑姑告訴了崔餘關于戚美華的一切。
崔餘這次回去,就是要鬥争的。
她要把戚美華趕走,讓爸爸崔見陽能好好活着。
走神之際,崔餘聽到了樓下的說話聲。
是李嘉瑜和李嘉緻考試結束回來了。
笑聲也從樓下傳上來,崔餘知道,隻要她不在樓下,不在他們之間,他們才會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樣,其樂融融。
李嘉瑜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誇張,然後就是餘晚的笑聲,後來李文翰也回來了,一家四口說說笑笑,十分幸福。
大概十幾分鐘後,樓下便安靜了,崔餘聽到張媽叫他們吃飯。
崔餘把行李包藏在衣櫃裡,然後躺在床上。
慢慢地,崔餘睡着了,再醒來,是一陣敲門聲。
崔餘打開門,張媽正笑着看她,手裡還端着飯菜。
“吃飯了。”張媽對崔餘一直很客氣,崔餘知道,那是一種疏離,和她從小看着長大的那對雙胞胎是不一樣的。
崔餘接過碗盤,樓下已經沒有了聲音。
張媽好像看出來了,連忙說:“餘小姐和李先生去公司了,嘉瑜嘉緻也上學去了。”
崔餘點點頭,關上門的那一瞬間看了一眼挂在牆上的時鐘。
已經下午三點了。
這一覺睡得很長。
果然,餘晚是等大家都離開了,才讓張媽把飯送上來的。
她喜歡和平,隻要這個家裡和平,沒有人吵架,某人的午飯晚點吃也是沒關系的。
崔餘已經餓了,不會和餘晚計較,因為她是成年人了,不是小朋友。她也知道這個時候,對嘉瑜嘉緻十分重要,高中三年,崔餘也是拼了命的學習,才得見天日的。
快速吃完飯,崔餘幾步下樓,把碗筷拿下去,順便洗洗幹淨,放回櫥櫃。
張媽聞聲出來,站得遠遠的,十分客氣對崔餘說:“叫我洗就好了。”
崔餘笑了笑,“張媽,我出去一趟,晚飯不用等我。”
“你去哪裡?”張媽問,她皺皺眉說,“晚上家庭聚餐,你不參加了嗎?”
崔餘這才想起來,今天考試結束,姥姥姥爺是會過來幫雙胞胎慶祝的。
每次有這樣的考試或者大日子,兩人都會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