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沒到,聲音先到了,“聽說昨天來了一個新記者,哪裡呢?我都沒見着。”
沈博氣喘籲籲把包放下,又推了一把眼鏡,這才看清坐在不遠處的崔餘。
崔餘已經站了起來,和沈博打招呼。
“啊,你好你好,崔餘是吧。”沈博道:“昨天我跑新聞去了,沒能見到你,回來已經很晚了,聽說來了一位新記者。”
沈博十分熱情,已經朝崔餘走了過去,伸出手來。
崔餘趕緊和沈博握了手,“你好,沈記者。”
“叫我沈博就可以。”握手之際,沈博掃了一眼崔餘桌上的報紙,上面已經寫了很多東西。
他轉頭看向楊興安,知道這是楊興安要求寫的,咧嘴笑了笑,又走回自己的辦公桌。
沈博把包裡的東西掏出來一些,又從桌上拿了東西放進去,背包還沒背上,就轉頭叫崔餘:“走吧。”
崔餘擡起頭,指指自己:“我?”
“嗯。”沈博已經背好了包,“你不是得學怎麼跑新聞嗎?走,正好要出去采訪。”
崔餘立刻站了起來,可又想起手頭還有沒做完的作業。
“那個回來再做也是一樣的。”沈博道,“做記者的,哪裡有比跑現場更重要的?走了,快點。”
崔餘把筆放下,看向楊興安,楊興安自始至終沒有擡頭。
還好張苗苗開口了,“先去吧,回來再寫。”
“好。”崔餘趕緊收拾東西,然後跟了上去。
她背着報社發的工作包,裡面是采訪日記和鋼筆,鉛筆等。
出門看見沈博已經等着了,才發現自己沒有自行車。
“你沒騎車?”沈博問。
崔餘搖頭,“沒有。”
“一定要騎。”沈博說,“自行車方便很多。這樣,今天我帶你。”
路上,沈博一邊騎車,一邊向崔餘介紹。
“你看到咱們的報紙沒有?”
“看見了。”
“咱們報紙就那麼大,四開四版的小報。清城地方小,沒啥可寫的,印刷也緊張,咱們現在還是周刊,每周一出報。報社現在有意想做周末報,但苦于人少,實在忙不開。不過還好,在招人,這不就把你招來了,估計很快,周末也要出報了。”
崔餘點點頭,這幾年大家讀書讀報的熱情高漲,報紙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郵政局門前排隊訂報的,總是那麼一大長溜。尤其是周末報的流行,大家在茶餘飯後開始注重精神娛樂生活,很多報社都出刊了周末報,不過大部分都是省城的大報社,下面縣城裡出周末報的,還真的不多見。
沈博好像看出了崔餘的疑慮,笑着問:“你是不是在想,一個縣城,出什麼周末報啊。我和你說,咱們的格局要打開,你不是清城人,不知道這幾年清城發展的多好。咱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清城剛規劃好的新産業園區。一會兒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以後啊清城的發展,不能想象。”
崔餘這些年一直在省城,也沒有關注過清城的發展,今天聽沈博這麼一說才明白。
跟着沈博一路颠簸,崔餘從自行車上下來,感覺屁股疼得都要裂開了。
“這路不好走吧。”沈博笑着看向崔餘,“你看這一大片,是不是很荒涼?”
崔餘點頭,“是,這已經到了縣郊了吧。”
“何止縣郊,咱們現在到了鎮上了。”沈博說,“這是青禾鄉的青禾鎮。前面就是新規劃的産業園區。走,我帶你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