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陸筝的情緒問題也被李國倫記在心上,這也是需要控制的東西,不過陸筝比較能打,目前還沒有特别大的影響,日後補救也來得及。
朱玉真的事先告一段落,因為陸筝沒空深究,接下來的四分之一決賽,她抽到了方穗禾。
在陸筝沒出現之前,乒壇的“天才少女”是方穗禾,再之前就是郭玥了。
方穗禾在13歲進入國家二隊,一年之後就升入了一隊,并在隊内大循環中獲得第一。
雖然徐夢也是13歲進入二隊,但她在二隊待了四年,今年才升入一隊。
可見方穗禾跑在很多人的前面。
後來她在女子世界杯單打比賽中擊敗羅曉溪和郭玥,一舉奪魁,那時她剛滿18歲。
2010年,她的世界排名已經到了第一,原本她被視為最有可能接班汪琦、鐘儀琳的隊員,可挫敗來得猝不及防。
2010年初莫斯科世乒賽女團決賽,方穗禾上了兩局單打,卻接連輸了兩局,加上首局隊友落敗,中國隊以1-3輸掉比賽,無緣九連冠。
這次失利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壓力與包袱進入她的生活,她打球的狀态下滑不少,因此林立骅才說,倫敦奧運會的女單名額,方穗禾隻能争取試試。
要是在莫斯科世乒賽前,沒人會覺得她拿不到女單。
那次比賽就像一道巨大的分水嶺,橫亘在方穗禾的職業生涯中,沒人知道她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走出來。
世事就是這麼無常。
而現在,新任“天才少女”将對陣前任“天才少女”。
陸筝記得方穗禾,個頭和自己差不多,是個笑起來甜甜的,打起球來兇兇的姐姐。
軍訓時有一次站完軍姿休息,方穗禾從口袋裡掏出從食堂夾帶的大餅,看陸筝眼饞,還分了一半給她。
線下的接觸僅限于此,線上的話,她看過方穗禾的比賽錄像。
害,都是打球的,誰都看過優秀選手的比賽錄像,研究學習嘛。
鐘儀琳還在陸筝面前誇過方穗禾,說她變線速度快,進攻意識強,多近台快攻,常搞得對手左支右绌。
也許鐘儀琳早就料到,未來有一天,陸筝和方穗禾終将相遇,在某條單行道上一決高下。
這一天确實到了。
第一球便火藥味十足,方穗禾發球後第二闆就發力進攻,落點明确壓到陸筝的中間,陸筝想把落點打開調動方穗禾,可是接球角度太大失誤了。
0:1。
看多了陸筝打球就會發現一個規律,面對陌生且強勁的對手時,陸筝一開始都會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态,接着後發制人。
她每次都會先摸底,熟悉一下對手的球路再反擊。
這套打法在之後被林立骅批了一頓,當然那是後話了。
第二球陸筝學乖了,她也開始第二闆進攻,在球的上升期回擊大力回擊,球又快又沉,方穗禾沒接到。
1:1。
陸筝發了個側下旋,沒錯就是打鐘承翊那回讓她丢分的側下旋,方穗禾對旋轉的估計不足,搶點發力擰拉失誤,和陸筝上次一樣,球打到了網上。
搶點發力可以看出她的打法比較兇狠,氣勢逼人,進攻一點也不保守。
2:1。
第四球面對陸筝的搓球下剁,方穗禾在球落台後迅速揮拍進攻,誰知弧線不夠球出台了,再次主動性失誤。
陸筝頓了一下,她感覺到方穗禾的求勝欲了,急于證明自己,急于進攻。
方穗禾的節奏已經亂了。
這場球打夠了7局,陸筝4-3方穗禾,繼續挺入半決賽。
比賽結束後,方穗禾撫額在地上坐着,臉上沒有明顯的表情,似乎隻是在發呆。
然後她旁邊坐下一個人。
陸筝雙手抱着膝蓋,透着一股小心翼翼,卻什麼也沒說,隻是靜靜坐着,目光向前看。
對面是鄧琳和羅曉溪的比賽,打到了3-3,還沒結束。
方穗禾扭頭瞥了一眼陸筝的側臉,也什麼都沒說。
直到鄧琳4-3戰勝羅曉溪,陸筝突然開口:“曉溪姐輸了。”
方穗禾一怔,擡眸看向身邊。
“赢了又怎樣,輸了又怎樣。”
“打球的意義是在于輸赢嗎?我覺得不是。”
陸筝的目光依舊直視前方,說話的時候還微微搖晃雙腿,似是渾然不覺自己在說一個沉重的話題,更像在自言自語。
“輸球不是失敗,恐懼才是呢。”
因為輸了,所以恐懼,不可避免地陷入要自證的漩渦,帶着痛苦與焦慮打球。
這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