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楊霧打的這一場屬實有點累,陸筝發自内心的感歎一句削球手真不好打。
楊霧在隊内并不算主力,陸筝赢過羅曉溪,赢過鄧琳,赢過方穗禾,可她跟楊霧打的時候依舊感到吃力。
可見乒乓球的輸赢并不僅僅取決于對手的排名或是以往的勝負記錄,而是每一分、每一局的較量,每一次技術的發揮和心理的對抗。
波蘭公開賽男隊沒有參加,比起跋山涉水以賽代練,李國倫選擇在鹭島狠狠加練。
陸筝再次奪冠,《乒壇縱橫》的記者們坐不住了。
《乒壇縱橫》是中國乒乓球協會和中國體育報合辦的國内唯一乒乓球專業性刊物,除了報道國内外重大賽事和乒壇重要信息,還及時介紹世界乒壇的新動向、新打法、新技術,展示中外優秀選手的成才之路及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技術。
陸筝的勝利,不僅是她個人能力的展現,也是國乒隊訓練成果的體現,這對于《乒壇縱橫》來說,是絕佳的報道素材。
高然是《乒壇縱橫》的文字記者,她和攝影記者韋文州是出勤率最高的搭配組合,國乒隊的衆人都對倆人比較熟悉,可以說每年見他(她)倆的次數比見家人還多。
這次封閉集訓自然少不了選題,男隊女隊各出一篇稿子,韋文州先去鹭島的男隊取材,而後和高然會師一起去女隊。
高然得到了主編的新指示,除三位主力隊員外,多抓取陸筝的素材。
這是一個信号,表明陸筝在乒壇的地位日益上升,她的故事和成長經曆對于《乒壇縱橫》的讀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一旦她在世乒賽取得成績,可以負責任的說,短期内乒壇不會再有比她更有話題度的球員。
高然和韋文州到達訓練中心時,距離陸筝波蘭公開賽奪冠已過去八天,她正在和鄧琳進行左右式的配對訓練。
由于男隊女隊分開封訓,女雙的訓練先提升日程。
雙打和單打有明顯的差異,單打是選手自主控制每個球的節奏,而雙打是兩個人之間的配合,因為來了球以後選手處理完自己的球,還要考慮隊友下一闆球好不好處理,要時刻留出足夠的擊球位置和空間給隊友。
兩個人在相互轉換的過程當中,球路的銜接,落點的把控,以及節奏的配合都非常重要。
打個比方,單打是孤獨的戰士,獨自在戰場上運籌帷幄,如同指揮着一場無聲的交響樂。而雙打,則是兩位舞者在球桌上的華爾茲,每一次揮拍都是對彼此的信任和默契的考驗。球來球往,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陸筝和鄧琳在銜接轉換時腳下不停的進行碎步和墊步的調整,高然不愧是敏銳的記者,目光如獵鷹一般銳利,她注意到陸筝那份“初來乍到”的生澀,于是輕聲向林立骅探尋:“她們是新配對的嗎?”
林立骅點了點頭,回答道:“對,她們最近才開始配對訓練的。陸筝之前一直專注于單打,但考慮到團隊的整體實力和戰術需要,我們決定讓她嘗試雙打。鄧琳在雙打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希望她能帶動陸筝,快速提升她們的配合度。”
在說話藝術上,林立骅的造詣一點不比李國倫差。
明明一開始就是奔着讓陸筝打雙打去的,這麼一解釋倒顯得國乒隊的戰略規劃高瞻遠矚起來。
程斌在一旁指導着,他的聲音堅定有力:“陸筝,注意你的站位,給鄧琳留出足夠的空間。鄧琳,你的回球要更有攻擊性,這樣才能給陸筝創造機會。”
陸筝顯然還沒摸透雙打的節奏,她有好幾次搶占了鄧琳的擊球位置,導緻鄧琳接球失敗。
不過往好的方面想,至少二人沒有撞在一起過,不像之後的混雙訓練,陸筝和馮戎玩了好一陣的“碰碰車”…
陸筝的目光緊緊鎖定着球,同時努力理解鄧琳的每一個動作和意圖,鄧琳也在不斷地給予她指導和鼓勵:“筝筝,不要急,我們慢慢來。”
韋文州拿起相機拍下了這一幕,給陸筝的臉來了一張大特寫,他在腦海中已經想好怎樣描述這張圖片了:陸筝,這位在單打賽場上屢創佳績的選手,如今正面臨着新的挑戰——雙打。她的動作或許還不夠流暢,但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決心。鄧琳,經驗豐富的雙打選手,正耐心地引導着陸筝,她們之間的每一次交流都是對勝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