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十來分鐘後,就有腿腳快的嬸子聽到消息趕來了。
回去報信的大娘知道林回星和蘇大榮家交好,除了村尾幾家人外,她最先叫的季娥和蘇雲嬌。
不過蘇家住在村子中間,等季娥和蘇雲嬌放下手裡的活計匆匆忙忙趕過來的時候,林回星的屋前已經等着好些個人了。
林回星從堂屋把新作的幾根長凳搬了出來,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有凳子坐,但是村裡幾個年紀和輩分稍微大的女眷卻可以坐着松快一下。
事關賺錢,村裡的女眷就沒有馬虎的,不止是女眷,就連一些覺得身體吃不消,暫時沒扛木頭下山的男人也跟着家裡的女眷過來看熱鬧了。
見人來得差不多了,林回星也不磨蹭,當即拿起包和材料教起了大家做法。
“縫法都差不多的,這次的針法還簡單一些,大家平常做衣裳怎麼縫現在就這麼縫,保證針腳都隻有一個指甲蓋長就行,唯一難的就是要把這些碎布一塊一塊縫上去。”
“這個沒有要求,不過你們也得注意搭配,這布藏藍色,青色、褐色、柿紅色都有,要靈活得穿插着用,不能每種顔色都一縫一大塊,那樣做出來就不好看了,挎包的袋子上也是要用碎布縫的。”
原本來的路上,大家聽說這次的包做一個就給十五個大錢時還很高興,現在聽林回星這麼一說,大家心裡不由得生出一股這錢果然不那麼好掙念頭。
就這包的做法,一般人一天确實隻能做一個,也不知道得手腳快成什麼樣的才能一天做兩個。
不過女眷們在心裡略微算了一筆賬,别說一天做一個了,就算兩天做一個,這活也是可以做的。
随着這段時間村裡的男丁下山的次數長了,上梁溝的人對山下的情況也了解一些了。
别說她們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女眷了,就是山下那些頂頂健壯的青年漢子,農閑時在碼頭幫人扛活,一天累死累活下來,也就隻能拿到十來個大錢。
她們現在隻用待在家裡做點輕省的針線活,一天也能掙來這十來個大錢,就這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林回星對針線着實不擅長,好在嬸子們悟性高,見他示範過後就能做得有模有樣的,有的人就算學得慢一些,也有季娥這種上手快的在一旁指點着。
确定大家都學得差不多了,林回星大手一揮就讓大家上前來領包了。
這次的包确實不那麼好做,嬸子們也不敢貪多,手腳慢、心裡沒底的就先一人拿五個,手腳快的就拿十個。
所有人分完都還剩下二十幾個,林回星做主分給了村裡做針線活最利索的那幾個女眷。
大家領了活,就都想趕緊回家甩開膀子做了,季娥和蘇雲嬌也不例外。
這次蘇雲嬌領了十個包,季娥作為村裡最能幹的幾位女眷之一,更是領了十五個包回去。
見她們要走,林回星連忙出聲叫住了她們:“嬸子,蘇妹子,我幫你們帶了一個燒鍋的架子,你們一起帶回去。”
“還有我今天準備給家裡的鐵鍋開鍋,你們晚上就别做飯了,到時間就過來。”
季娥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那就麻煩你了,我們先回去,晚一點再過來幫忙。”
想到自己手裡十五個大錢一個的包,季娥也沒和林回星多聊,領着蘇雲嬌就回家了。
這天下午,整個上梁村的女眷都在埋頭縫制挎包,一些還不到年紀,剛剛才學針線活的小姑娘也被阿娘塞了個包在手裡慢慢縫。
不過上梁溝的女眷們看着手裡逐漸成型的挎包,心裡不由得冒出一個疑問——就這麼個玩意兒,光是請她們幫着縫制都給十五個大錢了,加上布料,針線,這包得賣多少錢才能夠啊!
難道城裡人的銅錢都是大風刮來的,竟然願意花上二三十個大錢買這種東西?
要是林回星在這裡,還能開口回答她們的問題 :“倒也不貴,設計師品牌的純手工植物染拼接挎包,物美價廉,包郵價隻需要三九九。”
抛開村裡埋頭苦幹的嬸子們不談,在山下幫着林回星落戶的蘇大貴在太陽完全落下時背着半袋子銅錢回來了。
跟着蘇大貴一起回來的,還有林回星心心念念的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