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盈君家的玻璃溫室蔬菜産量翻倍,上了市日報晚報的頭條,市電視台還輪播這則消息。
宋盈君本來還想着,年尾了,村裡修路的,修學校的,給村民修蓋房子的,村尾修橋的,這些工程隊都早早放假,工人們都回家去了,她年尾這農莊估計沒什麼生意。
萬萬沒想到,報紙和電視報道之後,來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擺在院子裡的折疊桌這幾天就沒收起來過。
幸好這兒的客人跟鎮上的客人不一樣,不着急趕着吃飯,宋盈君自己一個人也能應付得來。
衛家湧離海特别近,外地來這兒的人都特别喜歡吃海鮮,都說這兒的海鮮特别新鮮。
如果客人願意,宋盈君還讓客人自己選蔬菜,直接到玻璃溫室裡,指哪顆菜撥哪顆菜,指哪根黃瓜扭哪根黃瓜。
自家沒有的,讓村裡其他家方便的摘了送一趟,豬肉就還是孫秀芬家的。
現摘現炒,客人都大贊這兒吃進去的特别新鮮。
客人在院子裡還能透過廚房的透明落地玻璃看着宋盈君做菜,看着放心,不怕自己選的食材被掉包。
而且宋盈君做菜有條有理,看過的客人都說,看着老闆娘做菜也是一種享受。
衛疆怕她辛苦:“你這樣不麻煩嗎?”
宋盈君搖搖頭:“不麻煩,我打算一直這麼幹。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開始提高了,對吃進嘴裡的食物要求會越來越高。”
衛疆看了她一眼:“我媳婦怎麼這麼厲害呢!”
宋盈君瞪他一眼:“你這什麼表情,擠兌我是吧!我就厲害怎麼的!”
衛疆趕緊求饒:“我是真心贊你啊!對了,你這農莊是時候起個名字了。”
宋盈君抹完臉霜,掀開被子鑽進去:“早想好了,叫‘為君農家菜館’。”
上輩子,她在江城幹流動攤小炒攢了錢之後,又确保自己有了穩定的客源,剛好遇着她在門口擺攤那間店要轉讓,她就把店盤了下來。
她那間店就叫“為君農家菜館”。
離除夕還有四五天,唐齊臨校長帶着幾個住校老師來吃飯。
他們都是江城人,宋盈君知道江城人偏甜口,給他們做的糖醋裡脊都是偏甜的,隻有一丁點兒酸。
沒一會兒這道菜就光盤了,他們讓宋盈君再做一盤,宋盈君這次給他們多放肉,給他們做一盤大盤的,上菜的時候他們都笑着說“老闆娘大出血”了。
唐齊臨喝了點酒,臉上泛着點紅,很高興地讓宋盈君坐跟跟他們一塊吃。
這時沒有新的客人,另外幾桌客人也沒吃完,衛疆搶着幹收拾飯桌的活,宋盈君閑着,就坐下跟他們一起吃點。
唐齊臨主要是想提宋子君上初中的事——
“我們學校的初中部教學樓已經建得差不多了,再過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教育局那邊也給我們分配了初中的各科老師。”
“你家宋子君是咱們學校小學畢業的,下學期考完試,可以優先直升咱們村的初中部!”
幾個老師也幫腔——
“放心,分配過來的老師都是江城師範大學畢業的!”
“有兩個是我同學,性格都是很有耐心的,家長絕對可以放心。”
“鎮上的初中好是好,但你家孩子到鎮上念初中,得住校,不然不方便。”
唐齊臨語重心長地說:“宋子君同學的文化課成績不算差,但可能是因為基礎沒打好,所以成績不算好,如果要考鎮上的高中,有點難。”
這事宋盈君知道:“這個我了解。”
唐齊臨又說:“如果你讓她直升咱們學校初中部,咱們知根知底,成績初中還是可以追上去的。”
旁邊的主任說:“我們學校也很重視課外活動還有藝術類的,我覺得宋子君的舞台表現特别好,你也可以考慮讓她往這方面發展。”
主任沒說太多,她知道以村裡人的思想,讓女孩子上台表演,那是有傷風化的。
沒想到宋盈君馬上贊成:“我也覺得她有點表演天分,咱們學校會有這方面的課程嗎?”
主任一聽眼睛都亮了,幾個老師也精神振奮起來,宋盈君現在在村子裡很有威望,一提起她,個個都一臉佩服,如果能說服她的孩子在村裡讀初中,那對他們招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于是幾個老師和主任都争着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