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多長一個心眼兒
隆景十六年,夏末。燕京城,皇宮,宮廷内苑,瑤仙宮。
高淑妃的神色平靜,她靜靜的等着東配殿的消息。
又過去兩個時辰的時間,嬷嬷從殿外進來。一進來,禀話道:“娘娘,蔣采女頭胎出現難産的情況,太醫請示,是否用藥?”
高淑妃沉默片刻後,說道:“皇嗣要緊。不必請示,一切以皇嗣的安危為重。為着皇嗣,當用藥,則用藥。”
“諾。”嬷嬷忙應一聲。爾後,趕緊告退離開。
丹若宮。
長孫貴妃在嬷嬷的陪伴下,她正在畫丹青。
夏末,荷花将過花期。長孫貴妃如今正在畫的是一幅碗蓮圖卷。
此刻,長孫貴妃的書桌上正擺着一盆盛放的碗蓮,碗蓮開的燦爛,開得奪目。
粉的、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等等,一眼望去,端是一盆碗蓮徐徐開,就像裝進了一季夏日的美好眷戀。
“禀娘娘,瑤仙宮來人報喜。蔣采女未時初誕下一位小皇子。”一等宮女書香進殿内禀話道。
“知了。”長孫貴妃應一聲,爾後,擱下畫至半途的丹青。
此時,長孫貴妃一邊把畫筆擱回筆架,一邊跟身旁的嬷嬷說道:“嬷嬷,瞧瞧,瑤仙宮的蔣采女還是一個有福之人。”
“既然是有福的人,本宮當然得賀喜。”長孫貴妃神色淡淡,語氣平靜。
說是賀喜,不外乎就是長孫貴妃交待一番話。嬷嬷準備,她替長孫貴妃走一趟瑤仙宮,替長孫貴妃送了給小皇子的賀禮。
當然,這一份丹若宮的賀禮得在泰和宮的隆景帝賜禮之後,再送過去。
皇子所,興泰殿。
皇宮裡的消息靈通着,蔣采女誕下小皇子的事情是喜訊,自然容易傳得沸沸揚揚。
對于萬蓁蓁而言,她也聽進了一耳朵瑤仙宮的喜訊。特别是生下小皇子的蔣采女,這一位一時間成為宮廷内苑的風雲人物。
不知道多少宮婢宮女們把蔣采女當成向往的奮鬥目标。在這些宮婢宮女們瞧來,蔣采女生下小皇子,後半輩子便是有了依仗。
這一日,十皇子晉王去給母妃問安。萬蓁蓁跟着去一趟丹若宮。
待長孫貴妃留下兒子晉王用膳時,萬蓁蓁跟往常一樣被孫禦女喚去西配殿裡叙舊。
丹若宮,西配殿。
“蔣采女生下小皇子,蓁蓁,你不着急?”蘭草問道。
“着急什麼?”萬蓁蓁明知故問。
“蔣采女不像是心眼大的主,她如今是小皇子的生母,這前程不可限量。你啊,還是多長一個心眼兒。”蘭草伸出食指,就輕輕一點萬蓁蓁的額頭。
“您放心吧,我不擔憂。”萬蓁蓁平靜的回道:“得着丹若宮的庇護,我一定平平安安的。”
萬蓁蓁不虛言,至少目前的蔣采女還不能引得她的擔憂。
至于将來,萬蓁蓁這一輩子的執念就是做了望門寡。
又或者說,隆景帝的壽數不多了,留給蔣采女登上高位的時間太短。
宮廷之内,低位嫔妃如果沒能爬上高位,沒法子晉封為被宮人們尊稱一聲“娘娘”的高位嫔妃。便是生下了皇嗣又如何?
宮廷之内,最不缺的是嫔妃,最稀缺的是皇嗣。
一朝誕下皇嗣,如果品級不夠又沒有一點本事護住自己的兒女。那麼,在宮廷之内的結局更可能是一輩子辛苦忙來去,盡替人做了嫁衣裳。
又一日。
皇宮,宮廷内苑,瑤仙宮。東配殿内,哭聲哀婉,凄凄慘慘。
瑤仙宮,主殿内。
高淑妃跟嬷嬷說道:“本宮一點子的體面,唉,因着蔣氏,被丢盡了。”
“蔣氏,也真是一個沒福的。”高淑妃感慨一回。
說不生氣,那太假了。高淑妃覺得難堪的便是前面跟隆景帝報喜了,瑤仙宮誕下一位小皇子。
結果小皇子的洗三宴沒辦成,就殁了。這事情對于高淑妃而言,挺糟心。
不過高淑妃的壞心情沒有持續太久。宮外報喜。齊王妃和側妃皆有喜。
仔細一算時間,隆景十七年,春暖花開時,高淑妃就能擡一擡輩份,做了老祖母。
于是喜訊一來,高淑妃把東配殿的事情撩開,她一心一意的跟嬷嬷商量着,到底應該賜下哪些禮物送去齊王府。
關于蔣采女生的小皇子殁了?小皇子在高淑妃的心頭一點也不重要了。
齊王府裡,齊王妃和側妃有喜之事,這才是目前讓高淑妃頂在意的事情。
特别是聽到喜訊的時候,高淑妃當場雙手合十,嘴裡呢喃,輕聲念叨,道:“祖宗保佑,我兒開府後就雙喜臨門。”
此時此刻,在同一座瑤仙宮裡,高淑妃與蔣采女的悲歡離合,總不相同。
隆景十六年,秋。
隆景帝領着文武大臣,領着宗室勳戚,出燕京城的皇宮,前往北邊行宮的駐地舉辦秋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