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吃包子咧!”一大嗓門吼得趙惟明回神,趙蓁蓁歡呼一聲就蹦出去了。趙惟明微微一笑,原主母親以前頂多算明豔直爽成熟美人,這半年生活所迫,愣是一嗓門驚人。
“阿娘真好!蓁蓁最愛阿娘啦!”拿到自己最愛的肉包子,趙蓁蓁迅速親一口自己娘,然後就開始像花蝴蝶一樣圍着轉。
趙惟明接過包子謝過原主娘,發現自己和妹妹的是肉包子,原主娘的是菜包子,自然就掰下來一半,别别扭扭開口:“阿娘,你也吃這個。”
趙丫丫正埋頭猛塞呢,聽到這話自然推拒,但礙不過自己一雙兒女期盼的眼,一手撕了他們小一半包子就吃起來。她倒是擡眼看了下張惟明,覺得這小孩兒有點怪怪的,但又說不出來哪裡怪,明明兩個小孩一如既往的懂事。
她事兒太多,上午豆腐賣完了還要去城南燈籠采買過年一應物品,還有三天就過年了,這一點怪異很快就被她自己壓下。
趙丫丫下午就直接關了鋪面鎖好房門出去了,趙惟明照顧完妹妹睡覺後,繼續到書房琢磨讀書的事兒,她想事情習慣一定要拿支筆在手裡。說到讀書,無非要從兩方面考量,一是路徑,而是前途。
前途方面,讀書科舉,能一路考到舉人進士自然是好的,可那很難。自己天資一般苦讀能上個末流985,可這古代科舉才是真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當舉人進士甚至做官,天賦努力資源運氣等缺一不可。趙惟明不敢做夢太過。
舉人進士難,自己憑借着現代人的靈魂努努力,還是能夠一夠秀才的。說不定運氣一好還能考個舉人呢。
不過不能一直讀,她不是古代人,沒有考不上就一直考的心态。趙惟明大概計劃了下,這鎮上姑娘大概十七八結婚,再怎麼樣自己也要在22歲有份工作,考上童生秀才能教個書,再不濟也努力當個賬房先生,讓原主娘有個依靠也讓原主妹妹能有底氣。
路徑方面,原主是跟着鎮上一個老童生讀了一年,平心而論,教得不怎麼樣,原主作為一個普通乖小孩兒,也隻能是跟着按部就班讀。這種教法可能适合小孩兒,但自己有個成人芯子現代靈魂,着實不合适。
趙惟明在記憶力搜刮了一圈,最終鎖定了隔壁何家鎮的趙秀才。
何家鎮挨着瑪瑙鎮,但更繁華些。每日都有兩鎮之間往來的牛車驢車,過去要半個時辰左右,在這古代也算交通方便了。
趙秀才是原主本家,勉強算的上個遠房親戚,自然有所耳聞。趙秀才是當地年輕有為的讀書人,二十幾歲便考取了秀才,開了個私塾教書,不僅價格公道,口碑還好,教出來的孩子令他們班上小孩兒都羨慕不已。
原主也就是覺得路遠,加上小夥伴們都在這裡,就算老師教的一般也沒所謂。
這個年紀的小孩兒對人生規劃畢竟沒有明确認識。現在的趙惟明自覺成人要有成人的責任感。決定等開年後,就轉到隔壁縣趙秀才那裡念書,争取完成自己考上秀才的目标。
趙惟明清點了下書房東西,四書五經皆有,開蒙讀物也就《雜字》《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詩》,還有一本感覺是仿的《太公家教》寫的《嚴公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