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丫丫在雜物間給兩隻小狗用幹草破棉絮搭了個窩,由兩個小孩輪流喂飯打掃,從此一家三口便多了兩個小狗成員。
趙蓁蓁給小狗取名三弟四弟,差點被她娘揍了一頓。趙丫丫也不管兩小孩想法,一錘定音黑色的叫瓦片,白色的小狗叫珠珠。
接下來到大年的幾天日子都像複制粘貼。趙惟明的工作就是跟着趙丫丫到街坊鄰居處拜年,逐漸把鄰居的臉和原主記憶中的對上。
除之前見過的雜貨店家的王叔一家,還有旁邊糧油店的孫家、米店的範家、支個攤子買早點的王婆婆和她的小孫女、之前上課的李童生等等。
哦,還有個陰陽怪氣三句話不離她那在縣裡當小吏的侄兒的任嫂子。趙惟明表示,怎麼這樣的人古來今往都有哦。
除此之外趙惟明大部分時間都在啃書本,時間安排滿滿當當,當了乖學生這麼多年,好像都被訓練成下意識的做計劃早讀晚讀預習複習了。
大年十五這一天瑪瑙鎮上人很多去隔壁何家鎮逛廟會了,沒去的帶小孩兒上街各種買買買。趙丫丫初八就開門賣豆腐實在忙不過來,隻能買了點零嘴給小孩就算補償。
到了正月十六這一天,趙丫丫用背簍裝着羊肉臘肉蜜餞并着兩大塊豆腐和小蔥,趙惟明提着給老師的六禮束脩,将小蓁兒托付給鄰居王嬸嬸照顧,便乘車往趙秀才家去了。
趙秀才家在何家鎮南邊,因為要單獨賃兩三間大屋子給學生們上課用,因此位置偏僻得都快出城了,好處就是人少安靜。
趙丫丫一上門,就由趙秀才妻子何梅接待。
何家鎮就是因為這裡有個興旺大家族何家得名的。趙秀才有了功名後,求娶了何家現任家主三叔公的孫女,關系雖然有些遠了,但說出來也是由何家罩着的。
何梅在趙丫丫看來那是出身大族知書達禮,不由得輕聲細語起來,待到趙秀才回家,那挺起的背才好意思塌一塌。
“大妹,阿爹已經跟我說了惟明讀書的事兒了,大家都是親戚惟明來念書也就說一聲的事情,何必帶這麼多禮。”
啧,大妹這人實在,帶肉就算了,還帶那麼大兩塊鮮嫩嫩的豆腐,要知道他的學堂管着那麼多學生吃食,每天做飯都頭疼得緊,這豆腐送到他心坎上了。
“敏二哥,那什麼,禮不可廢是吧。而且您這兒收學生規矩我也打聽好了,我們家惟明也讀了些書認了些字兒才敢給二哥送過來的。惟明,快給二叔講講你都學了些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