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想辦女子學堂,是好事,如果錢不夠,我願意出錢。”賢娘笑着開口道。
“我也願意!”慧娘、容娘急忙附和。
扈明則道:“我可以去教她們識字,我不要束脩!”
姚楣等人還未開口,就見姚善笑着搖搖頭。
她就知道這些小姑娘們說不出什麼,其實她也沒指望她們能說出一二三來。
“要建女子學堂,首先要想明白目的,其次要想明白為了目的需要建多少座學堂。想明白這些之後,就要謀劃第一步該如何走。”
“我建女子學堂的目的同朝廷建縣學、州學和府學的目的相同,《管子》有言'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後邊幾句姚善沒有說: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培養人才,有百倍之利,興舉大事會有神效,這是君王成就功業的門路。
“建女子學堂容易,但讓女子都來讀書卻很難。男子去學堂讀書,趨之若鹜,因為朝廷有科舉,給他們開了晉升門路,他們也看得到走這條路的好處。”
書房裡衆人不由聽住了。
“女子的路幾乎隻有長大後嫁人生兒育女。縱使讀盡天下書,也無法如男人一般攫取功名利祿、出人頭地。所以建女子學堂前,要先把以後的路提起想好。”
姚善端起書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不吝坦露自己的野心:“我想讓女子出了學堂以後,能經商、能立業、能從軍、能考官,能将錢财和權勢握在自己手中。不過這條路太長,我現在還沒本事鋪起來,隻能着眼于當下。”
“當下要如何?”慧娘迫不及待問道。
“男人的學堂有縣學、州學、府學和太學,我們的女子學堂也要有。”姚善笑了笑,沒有立刻回答女兒,“我最終打算建五種女子學堂,分别為育苗學堂、育才學堂、育英學堂、棟梁學堂和大師院。當下便是先辦育苗學堂。”
賢娘聽完忽然明白過來,母親對于建女子學堂已經胸有成竹,叫她們過來哪裡是要和她們“商議”,分明在教導她們如何謀事做事。
“多謝母親教導。”她站起來向姚善躬身行禮。
姚善欣慰地笑了一下:“賢娘也是個機靈人。”
“母親,現在沒有'路',如何讓女孩子來讀書呢?”容娘眨巴着大眼睛,有些苦惱,“我覺得大人們不會送女孩子來讀書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然是誘之以利,脅之以威。”
“女童年滿三歲,必須入學堂,入學堂家中才能領取賞錢,誰家不送女兒來讀書,檢舉之人可領取賞錢,違背我命令的則會受到懲罰。”姚善語氣溫和,聽在姚纓等人耳朵裡可不溫和。
奶奶一夜奔襲,連殺幾十人,閻王在世也不為過。奶奶如果想懲罰誰,那可不會是什麼簡單的手段。
扈明忍不住提出疑問:“奶奶,三歲入學會不會太早了?”
“女童三歲已經聽得懂人話了,如果不入學,你猜她們在家會過什麼日子?”姚善冷笑了一聲,“絕大多數都會被當做小勞力,非打即罵,還可能吃不好也吃不飽。”
況且,這世間很多男人三五歲就開始讀書,女子如果不早讀書啟智,如何能脫離奴役,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