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菜江不愧是京都菜市的頭号大倒,第二日,滿筐的松果随着蔬菜就送來了。依着他家夥計的話:隻要他惦記上的食材,就沒有他弄不來的。
他讓夥計帶話:“松塔有不少,要是用的多,他就多找些人趕在雨盛之前盡量多撿些。”
這東西放不壞,且消耗量大,福珠當然應了。
林廚子倒是有點小意見:“咱們自己找人也是能撿的,這一筐子松果便100文,10筐子就是一兩銀子了,有點忒黑了。”
福珠欣慰,自己的廚子會替食鋪精打細算:“隻是咱們幾個人,食鋪和豬場都忙不過來,哪還有精力顧得上來。有些銀子就讓該賺的人去賺吧,不能得來的銀錢都是咱們的。”
自己找人當然是好的,尤其是在城外邊找些難民,工錢也便宜,想必肉菜江也是這麼辦的吧。
牛掌櫃又帶着小厮來學過幾次,以他的廚藝,掌握好火候不是件難事。關鍵是調味,隻要福珠将磨好的調料送到酒樓,兩邊就可以同時開烤了。
因着燒烤在夜間食才最有氛圍,上新之前,福珠特意将烤架擺出來小烤了幾次作為預熱。
燒烤的魅力,古人也逃不過被迷得神魂颠倒的地步。每次烤完的食物,不等叫喊,就被圍着的衆食客給搶光了。
就連多次來的老主顧也分不到,福珠心裡暗暗開心,大家對燒烤的熱情,就如這七月流火,來勢洶洶,擋也擋不住。
在衆人的催促下,燒烤攤子毫無預料地支起來了。
天氣燥熱,傍晚太陽下山後,由于食鋪緊挨碼頭,時有涼風吹過,許多食客都願意将桌子挪到外邊,熱火朝天地聊天、飲酒、食串。
如果不愛碼頭亂哄哄的環境,可以留在屋裡,由阿餘上菜,若是還嫌裡屋吵鬧,還可以去酒樓安安靜靜地吃。
現在酒樓也很有名了,引得許多京中的達官貴人跑來京郊食飯,一到傍晚,跑堂的小厮,腿都要跑斷。
若說酒樓熱鬧的話,碼頭那更是火熱。尤其是天黑以後,來碼頭的都是市井人家,肉串不便宜,羊肉串更貴,但是豬肉串價格便宜些,隻要有正經營生,好好過日子的家庭,食頓飯的銀錢都能掏的出來。
這些人往往不拘小節,有的人沒位置了,三四個陌生人還可以主動拼一桌,填飽肚子,另叫上幾杯甘蔗飲子、烏梅飲子、涼茶,聊到鋪子關門才離開,有緣的還能多交上幾個朋友。
還有走镖的漢子,是不拘銀錢的,果酒、烤肉、烤時蔬配餅子,再叫上幾盤涼菜,幾個同伴在碼頭邊的小桌一吃,客居他鄉的陌生感也被眼前的人間煙火氣沖淡了。
因着燒烤的熱情,最近有福來聲名鵲起,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來用飯。
某日,夫妻兩口帶着兒子前來用飯,那孩童六歲上下,帶着晉都口音,皮膚雪白,這“下火”的日頭都沒能将他曬黑,長着一雙狐狸眼,總是笑眯眯的朝她打招呼,福珠對他倒是印象深刻。
一家三口日日不落,除了早飯,鋪子不開門,其餘兩頓飯,都會準時出現在食鋪。
這日,夫人領着小公子又來用飯了,那孩子悶悶不樂,福珠還是第一次見他這樣,想看來是淘氣被爹娘訓斥了,轉頭去處理食材了。
不過沒想到的是,那小公子不開心竟與自己有關。
今天這一家坐到臨近關門的時辰才起身離開,誰知剛走出門去,那小公子甩開他娘親的手,跑向福珠,使勁擡頭望着她:“福珠姐姐,我很喜歡你,思來想去我要娶你為妻!我娘攔着我不讓說,不過我還要告訴你,因為我明日就要走了。”
福珠捏捏他的臉蛋,笑着問:“你才多大,就想着娶妻了!”
周圍的食客也被逗笑了,問過小孩的母親,才知一家是河東來的,明日便要啟程回家了,因而此頓是在飯館的最後一頓餐飯。
福珠一聽,看來這奶娃娃是舍不得自己的手藝,逗他玩兒:“那你可請了媒人,聘禮多少呀?”
這下可把他問懵了,拉着他娘的衣袖尋求幫助。
“娶妻要三媒六聘的,你還小,爹娘還未曾給你準備。”他娘遺憾道。
“那我舍不得福珠姐姐怎麼辦?”小公子這下着急了。
“那我問你,是因着飯菜舍不得福珠姐姐,還是因為喜歡福珠姐姐呢?”福珠問道。
“都喜歡,可我一想到離開鋪子,就更難過了。”
“傻孩子,那是因為你舍不得飯館的美食才想帶福珠姐姐走的!”他娘慢慢解釋道。
“可咱們這次來京城,姑姑不肯跟咱們走,福珠姐姐也不肯離開,我喜歡的人,都沒能帶回去。”小公子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福珠蹲下,與他齊身,認真道:“福珠姐姐的家人都在這裡,怎能輕易跟你離開,我們不能強迫别人。”
“哦,阿惑明白了。”小公子轉頭問他爹:“爹爹,可是姑姑的家人在河東,怎不肯與我們回去團聚?”
“姑姑也有她自己的生活,她不願,我們也不能強求。”男子順着福珠的話說道。
小阿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但我覺得她在這裡過得不開心。”
小孩子能看出來的事,大人又豈能看不出,隻是無奈更多罷了。
福珠不知也不問其中緣由,隻想哄小孩子:“那阿惑明日合适動身,可否有時間來食鋪用午食?若是來不及,我将飯菜送到碼頭,為你們踐行。”
“姑娘不必如此,他隻是小孩子,哄哄就過去了。”女子推脫到。
“這是我與小公子的情誼,夫人不必想太多。”福珠直起身道。
“好诶!福珠姐姐,那我明日可以帶姑姑和表弟來用飯嗎?”阿惑問道。
“當然,客随主便,阿惑的客人,邀請誰來當然是阿惑說了算。”他被教育的很知禮節。
夫妻二人一聽邀請姑姑出來,也不反對什麼了,像下了決心,女子道:“那就麻煩姑娘了,明日我們五個一定會準時來的。”
因着他們老家是河東的,除了招牌菜之外,福珠還特意給他們做了那邊的菜品,奇怪的是,這道菜不是她前世在山西學到的,而是在北京的菜譜上學到的,算是有些淵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