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挑戰賽是前二十五名自動進入選拔,不過挑戰賽并不是強制參加的,這個主要是關乎和雲裳集團簽約發展,如果沒有意向也可以拒絕。
說實在阮今鸢并不是一個很比賽性格的人,但思考了一下還是決定嘗試一下。
這二十五名選手也不是每個都願意參加,隻是放棄之後也不會有人補位,最後參加的人隻有二十個。
挑戰期一個半月,這次會角逐出一位金獎選手,直接獲得與雲裳集團的簽約資格。比賽會做成節目,全程錄制,比之前直播要專業得多,最後制出成衣的答辯環節改為推賣,會有不同品牌買手參與。
節目中間會有行業内知名設計師來授課,也會指點技術,指出他們設計的不足。
鄒圓圓非常遺憾,前面競争太激烈,還有同分數的,導緻她擦線二十八,就差一點點就可以跟她一起比賽。臨走前依依不舍,說要跟她常聯系,還會多關注她動态。
甚至阮今鸢去送時,鄒圓圓還真情實感地抱着她哭了一頓,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倆永别了。把她弄得不知所措,最後隻能安慰安慰。
很快比賽開始。
比賽同樣是固定的主題,這一次是環保再生主題,把一些生活中常見不常見的垃圾“變廢為寶”,同時還要融入華夏傳統審美文化,做成系列成衣。
成衣同樣還是三到五套,這一次節目組會提供模特,至于造型還是需要他們自己動手。這次除了鞋子以外的所有飾品也得獨立手工完成,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阮今鸢糾結許久,選定垃圾袋作為靈感材料來制作衣服。至于花紋圖案這些她選擇了手繪,使用的顔料也是利用食物殘渣來提取色素,與金屬鹽混合,經過過濾、自然風幹和研磨一系列程序,做成可使用的廢物再生顔料。
光是做顔料這一步就花了阮今鸢兩三天的時間。
從尋找靈感到完成設計稿部分就用了一周,顔料做完後,她先鋪開不同色的垃圾袋進行拼接,看大緻效果。
她給這套作品命名為《破繭》,理念是對環保的摸索探尋,以改造迎來重生,體現垃圾也有另一種價值。一共設計了三套禮裙,互相呼應襯托。
過程中阮今鸢磕絆了許多次,一次次嘗試去創作,又因為差點意思而否決,設計稿定完之後有很多細節仍舊在重新改動。
好在她也摸索着靈光一現想出了其他的替代方式,禮服和飾品上的蝴蝶用透明塑料袋以熱縮的方式塑型,再用自制的廢物顔料進行上色,最終成型。
禮服背後的翅膀也用廢鐵絲擰成了想要的形狀,再套進塑料袋裡縫制。為此阮今鸢還特地搜了一下北臨的廢品回收處,最後找到了一家專門收廢鐵廢棄金屬的回收廠,找他們買了兩卷粗細不同的廢鐵絲。
可以說從比賽開始的時候阮今鸢就已經感覺到了十足的壓力,不過也算是有壓力才有動力,她明顯能感覺到自己進步了不少。
中間大師課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請來的是雲裳旗下資曆最深的設計師朱英秀。雲裳當年一躍進入大衆視野就是憑借她出圈,後來進軍國際市場也以朱英秀的設計打出名聲,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雲裳的今天。
本來朱英秀前兩年就漸漸隐去聲音,基本連定制都不接了,這一次突然空降,也給了他們這些新生代設計師很大的驚喜。
她以前在外都是一副寡言幹練的模樣,但來給他們授課時出乎意料的溫柔和煦,後面指點他們的設計作品時用詞也非常溫和,同時一針見血。
對于他們來說,這節大師課還真是受益匪淺,也算是壓力下的巨大福利。很多可能還沒有想清楚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也有了修改靈感。
後面的時間就是全力籌備成衣制作,做完後彩排,彩排完這次不再分兩天走完,也不再分組。直接采取抽号碼的方式,每個人帶上模特上台走秀,闡述設計理念和優勢。
買手們給出購買意向,旁邊評委給出分數,二者互相不影響。
雖說後面幾名沒有直接獎勵,但也會分出前三,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會獲得獎牌鼓勵,以及雲裳集團内賣會入場券一張。
拍攝節目這個事情對于他們來說有影響,但不是很大,而且節目是在他們快要到最終評選環節才播出第一期,也不會影響到賽制,反而給了他們一個被大衆了解的機會。
阮今鸢抽到的号碼卡在中間,是第十位。設計都以淺色為主,第一套禮服是藍粉相間前短後長的設計,腰間用熱縮塑料蝴蝶作為點綴,頭發中也用兩種顔色塑料袋側編點綴,背後一片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