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四部的鬧劇暫時告一段落,鄭婷還是提醒沈玫,雖然事情過了,還是盡可能把這段時間相關的工作文檔再檢查一下,查漏補缺,以免後面又什麼問題又倒推,被無聊的人糾纏延期的事。
沈玫連連答應記下了。
下午,沈玫準備花些時間,檢查一下前期的項目文件,再盤一盤她之前那些不明所以的細節。
沈玫半路接手的文件一堆,做一半扔給别人的也不少。
因為交接不暢,各種漏洞百出,出現這樣那樣的大鍋小錯也已習以為常。
若是一般的交接,也就算了,但這些可不是其他人交接給她的,而是“自己”交接給了“自己”。
之前她找了蘇維維,蘇并不着急這些“細枝末節”的細碎。
沈玫還是堅持認為需要再認真研究一下自己的思路,再和蘇維維通個氣。
因為隻有她自己知道。
“她”不是“她”。
時間每過一天,她就更多一點意識到,她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她确認和适應。有些可以忽略,有些必須處理。
比如工作,這之間的細小差異,她也得自己弄清楚,保證邏輯自洽,以免之後哪場見客戶或者彙報時,自己圓不了自己的東西,出個大醜、收不了場。
工作中的事情,複盤返查是她讨厭的内容之一。
不返查鐵定不行,一做了事,封簽了就不管不顧,沒有責任心、沒有嚴肅性——是百分之一百禁止。
但真來返查也是要命。摞得比山高的工作文件擺在那裡,随機抽選也隻能是撞運氣。
抽中發現了問題,得焦慮問題是否嚴重、能不能補救、如何彌補,救不回來的就得老實挨罰,還得糾結之前有沒有其他單子埋了一樣的雷,心驚膽戰會不會超級加倍。
沒抽中問題那也隻是暫時的輕松,畢竟,人是不可能出錯的。
打工的絕妙在于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一但做了,犯錯的可能就不會為0。
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控制錯誤和損失在可控範圍。
畢竟完美是一件太難的、幾乎無解的事情。
補個限定詞:對沈玫這種一般般的打工人來說。
“你确定要問我嗎?”蘇維維倒是有些意外。臨了下班時間,看着沈玫抱着幾打資料,做了一堆零碎的筆記找他确認。
沈玫斟酌着措辭,想着要怎樣說,聽起來才不會過于奇怪:“我想讨論幾個細節的想法……沒出什麼大問題,但我覺得最近有點卡殼,有幾個點想理順一下思路。”
蘇維維欣然接受,正好今天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讓沈玫坐下細說。
沈玫帶的是beta沈玫最後更新的部分文檔,這幾份資料中的一些細節做法,沈玫不太能理解。
當然,她不能說她不懂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這是沈玫“自己”做的。
她選着讨論了幾個點,提出了疑問,這樣做的原因、效果、影響、成本等等。
蘇維維也認真研究着資料,提供他的分析和意見。
兩人你來我往地讨論和質疑,然後發現,在可行的方案、需考慮的範圍、當下成本預算綜合的考量中,文檔中的做法确實是相對優解。
接下來幾個,個個如此。
沈玫隐隐約約感覺到了。
蘇維維雖然在認真分析讨論,但他并不是完全熟練操刀這些部分的,是跑了一大圈,最終認可這個結果是優解。
不是蘇維維自行分析、思考,排除各種因素,最終發現和達成和項目一緻的做法;而是蘇對報告中既定的做法進行反推,在反推的過程中,再找各種條件因素,就想到的問題進行對比和排除。
所以,beta沈玫這些思路,不是從蘇維維獲得的。
可能是從其他人、其他項目上借鑒的處理方式。
也有可能,是beta沈玫獨自做的。
而且在目前為止條件下,做得還算完美。
就算不是滿分,也是現在的沈玫完全達不到的程度。
沈玫無言以對,剛才搓着下巴的左手順着向上些擋住嘴巴,盡可能藏住自己的訝異的反應。
對沈玫來說,可以說是“誤打誤撞”做對了,不經意地規避了沒有發現的風險和問題。
但是不能否認,如果讓她來做,沈玫本身——是完全想不到這些點的。
她有點意外。
蘇維維看她有些懵了,看着文檔直愣愣地發呆,當她是在認真思考。于是起身拍拍肩安慰道:“不要擔心這些問題。”
沈玫颔首解釋:“我隻是想,遺漏了一些問題沒有考慮到。”
“但是從結果上來說,我們确實避免了這些問題,”蘇維維揚了揚頭,“别那麼鑽牛角尖,考慮結果導向。雖然在具體判斷的層面上說是有一些瑕疵……但是,你很有天賦。你能夠在有限的範圍裡做到最優解。”
蘇維維又說了一堆話,沈玫腦瓜子嗡嗡的,她已經聽不清蘇維維每字每句說了什麼。
蘇叽裡呱啦一通,她隻聽得一句,聽得極度清楚。
“好好幹,相信你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