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昌平可以看住西邊姓魏的(魏尚書),還臨近王畿,天時地利,也算多個保障;二來昌平不用擔心叛變的問題,可以放心些,免得像南邊景家天天提心吊膽;三來還可以有個好名聲,那個許平雖說實力不怎麼樣,但名聲确實一頂一的臭,也算是亂世中的奇葩。
其實也許還有四,我總有種直覺,覺得他們一定是能成大事之人。若果真如此,也算給齊州買了保障。
說真的,天下早晚要統一,但不論是姓魏的還是姓甘的,落到他們手裡準沒好事。
我看着這群年輕人,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46.王驚雲
這次投奔比我想象中還要成功。
但是我其實是有些抗拒的,因為我知道一定會發生一些無法避免的事情,然後丢光我的臉。
果不其然,一談完正事,我親愛的太守舅舅就不由分說拉着我們幾個唠嗑,然後把我從五六歲到将來五六十歲的事都拎出來提溜了一遍,說到興起之處,還不忘再三強調。
什麼五歲時上房揭瓦差點摔斷腿,六歲時與鵝搶菜葉子被鵝追着跑,七歲時上學堂偷打放學鈴氣壞老先生……
更可氣的是,姬憨憨這個看不懂人眼色的還一臉天真地問我:“您八歲時真的因為太胖被卡在籬笆裡了嗎?”
……
這齊州太守府我一刻也不想呆下去了。
47.王驚雲
當然,收獲還是很大的。
齊州地大物博,城門都修得氣派,路上人擠人,簡直是直觀的“摩肩接踵”;九道旁的齊桓公、管鮑雕塑也是惟妙惟肖,甚至貼了金;東西市裡吃穿用度一應俱全,各色食糧水産種類繁多,驚得姬穩連連贊歎。
田舅——就是齊州田太守——對我們很好,招待也周到,甚至抽空陪我們在淄城逛了逛。尤其是憨憨稱贊齊州時,他的胡子簡直要翹到天上。
我們在齊州順勢買了些糧草,又購了點冬裝,為之後做準備。
離别時,小申将軍收獲了千餘名精兵,聽得懂口号打仗時不會随便丢下長官的那種。
沈昭多了一批下屬,會識字會作文的那種。雖說他看上去依然有些情緒低落。
不會還沒從“豪強竟是我自己”中緩過來吧?如果真是這樣我要不要去安慰他一下?
嗯…也許是因為工作被迫減輕。說不定這對工作狂來說更難以接受呢。
姬主上升了官——這次不是自封的,是堂堂正正的他封,或者說表奏。田舅給了他一個長史領校事的職位。
這官職名字貌似挺難記,不過沒關系,隻需記住它官職清閑且官階上升就行。
估計姬穩該開心死了,這官可比縣令大多了。
我也很高興,但前提是他不會因此跟我哔哔好幾個時辰。
48.沈昭
主上升了官,申将軍擴了軍,我等整體實力增強,我當然是很高興的。
但要加個前提——在我看到賬目之前。
當我看到賬目上那一排天文數字時,我差點暈過去。
這到底是怎麼花這麼多的?
我果然還是氣糊塗了,最後還是屬下告訴我:“大人,這麼多人每天都要吃吃喝喝,昌平隻有這麼點人,供養不起;我們又資金匮乏,齊州糧商賣的糧價又高,要不是齊州太守優惠,隻會花的更多…”
唉,果然是任重道遠啊,問題依然一抓一大把。
我們得想辦法招個農業人才,搞些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然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啊。
早晚要因為吃飯破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