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荀鞅
我努力抑制住向這個法盲科普《徐遠律法》《大周律令》《周刑》的欲望,并盡力言歸正傳。
“停——我是想問,你有見過什麼與近期戰争言論相關的,奇怪…可疑的人嗎?”
老趙一瞬之内止住哭聲,嚴肅開口:“報告荀大人!有的!兩周前嘛,評事散場的時候,有一個人說要給我提供底本,我看了看嘛,覺得内容挺奇怪,沒新意還胡亂寫,就沒同意;
“然後一周前吧,又來一個,但他提供的底本内容有違我原則嘛,所以我也沒收——就算他要給錢,我也不收!”
果然,不愧是最大的非官府性質的言論傳播地,這間諜一直沒放棄興和茶樓啊。
…而且這不一看就不對勁嗎?你剛才怎麼不說?
老趙自覺理虧,但仍在小聲狡辯:“這不是西域商人,鬧事酒鬼和鑽牛角尖書生更奇怪嘛…”
我沒空和他争哪個更怪,現在重要的是搞清楚這提供底本的是何人。
我仔細問了這兩人的長相,口音,衣着之類。
老趙作為個評事的,基本敏感性還是有的,見我問到這兒,也發覺事情不對,表情凝重了起來。
他認真回想:“倆男的,這我确定。長相——嘶,挺沒記憶點的,穿的也挺普通,就自家土布——什麼?蒙臉沒有,也不是啥特殊裝束,不然咱不早報官了嘛!
“口音…也沒有——這有點兒怪,官話這麼标準的百姓少見啊…
“剩下的大概是走路姿勢挺醜的,沒個邯鄲樣,要不是溜得飛快,我還以為他倆腿腳有問題。”
362.荀鞅
在細細問過老趙後,我和手下又暗中去邯鄲六支七道各路可能傳播信息的地方轉了轉,在經過一番路徑分析,相貌推斷,百姓檢舉乃至口供的交叉對比,我們大緻得了些情報。
至少有八人,可确定六男二女,年齡大約在而立左右,有明顯團隊分工傾向,都沒什麼明顯外貌特征。
現在幾乎可以确定是團夥作案,且涉及外州間諜——正常情況下,我把具體信息和大緻畫象交上去就沒找事了——抓間諜算特事的工作。
但現在是特殊情況,精銳特事不是在前線就是在敵後,人手不足。而且敵人就在邯鄲,這種事情越快越好。
所以沈政史下令讓我追查,并派給我了不少臨時助手。
263.黃壹
荀鞅大州管要去抓細作——這我肯定是要去瞅瞅的。
出于好奇…不是,是熱愛學習的心和嚴謹的工作态度,我很好奇荀州管準備怎麼抓。
引蛇出洞?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雖說我并非武将,但《孫吳兵法》還是在老趙那裡聽過幾遍…額,改編版的!
荀州管頂着他那張公事公辦的臉,一開口便是一陣正氣之風,法治陽光照在大地上,把我吓一哆嗦,仿佛是回到了在州管堂等王驚雲來救的日子。
荀州管說:“搜!”
我欣慰接話:“嗯,有道理,這條計策…不是州管大人你這麼直接?三十六計呢?解迷推理呢?跌宕起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