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六日後,也就是閏五月十六,朱允炆登基稱帝,七月,周王次子告發父親謀反,朱允炆就此将周王一脈廢為庶人,流放雲南。
那麼周王是誰,為什麼朱允炆第一對他下手呢?
周王,朱元璋第五子,馬皇後的幺子,朱标同父同母的小弟弟,因為和四哥朱棣的關系好,成為了朱允炆第一個下手對象……這不明擺着告訴朱棣,我想對你下手嗎?
要知道這時的周王次子才10歲,他懂什麼是謀反嗎?你要說皇家小孩早熟,他懂,行。
可造反是要拖累全家的,他難道不是周王的兒子嗎?朱允炆會因為他首告有功而放過他嗎?
并沒有,還是朱棣靖難成功後恢複了他的郡王位……
如此涼薄的朱允炆怎麼能讓叔叔們不心寒,朱元璋走了還沒到半年呢,人走茶涼是沒錯,但不用這麼着急吧!
要是這時朱允炆沒有繼續對叔叔們下手,而是選擇一個大棒一顆糖,好好安撫叔叔們,估計就沒什麼靖難了,可惜,朱允炆選擇繼續對叔叔們出手。
建文元年四月,有人告發代王居喪期間無禮,召妓者歌舞,極盡淫縱,對内使的進谏采取非法手段進行報複,導緻多人死亡,朱允炆由此将代王一脈貶為庶人,齊王則和周王一樣,被人告謀反而被廢為庶人,湘王遭人指控有意圖謀反、僞造寶鈔及擅虐殺人等罪名後被廢為庶人。
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死時年僅28歲,無子,死後封國被撤除,惡谥曰戾(li,第四聲)。
戾本意罪過或乖張,用這個字當谥号可見朱允炆對叔叔們有多不喜……
一月廢三王的激烈手段讓藩王們感到唇亡齒寒,本就不服氣的藩王們更是人心浮動,這種時候朱允炆沒有想着安撫叔叔們,而是在兩個月後的建文元年六月以“不法事”的罪名将珉王逮捕,并将其廢為庶人,流放漳州。
一年不到,五個藩王或死或被廢為庶人,這怎麼能不讓叔叔們感到驚心,自此藩鎮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諸王之首。而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走向明處,變得更加激烈。
兩人的博弈早在周王被廢沒多久就開始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炆率先出手,命工部侍郎張昺(bing,第三聲)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暗中監察燕王府中事,并調走北平原屬朱棣管轄的軍隊。
建文元年三月,故技重施,将北平、永清二衛的軍馬調至彰德和順德,又令都督宋忠、徐凱、耿瓛(huan,第二聲)率兵駐紮在北平周圍的開平、臨清、山海關,并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對燕王防範措施。
朱棣難道不知道朱允炆的想法嗎?他當然知道,可這時他的三個兒子都在應天府,要知道此時朱棣膝下隻有三個兒子,都在朱允炆的眼皮底下,朱棣不免投鼠忌器。
于是朱棣明面上藏起鋒芒,假稱有病,暗中則加緊練兵。他還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趕制軍器。
這時朱允炆再次犯蠢,明明他想要削藩的心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要掩耳盜鈴,建文元年五月,朱允炆将朱棣的三個兒子放回北平,以期能夠麻痹朱棣,讓他以為自己不會對他下手。
朱棣見狀簡直笑死,就你一年廢五個藩王,還指望我相信你不會對我下手,腦子沒病吧!
朱允炆的昏招使得朱棣沒了後顧之憂……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訓》,号稱清君側,指朱允炆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鏟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為國“靖難”(意為“平定國難”),并上書于朱允炆。
朱允炆萬萬沒想到朱棣真的敢反,更沒有想到朱棣起兵僅僅一個月就拿下了通州、薊(ji,第四聲)州、遵化、密雲、懷來、永平府,拿下居庸關,防止大甯(甯王封地)軍隊通過松亭關偷襲北平,還使計讓松亭關内亂,守将蔔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燕軍攻破懷來後,由于領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逃離封地宣府(今屬張家口,距北京約150公裡,距懷來約60公裡),奔應天府投奔朱允炆。
都這樣了,朱允炆還在憂心遼王和甯王會幫助朱棣,為了以防萬一,朱允炆下旨要求遼王和甯王立即進京,結果遼王走水路入京了,但甯王并沒有理會朱允炆,結果被削了三衛……
說實在的,朱允炆的行為真的很難評,這個時候你不拉攏甯王,還将甯王推向朱棣……要知道邊塞十三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朱棣和甯王了,一但他們兩個聯手,搞朱允炆不要太輕松……
事實證明朱棣不傻,建文元年九月,朱棣親率精騎襲大甯,執甯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顔三衛騎兵(相當于雇傭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