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其有特殊的曆史原因,】八卦系統冒泡道,【滿族為了更好的統治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包括滿族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此外還有内八旗,也稱包衣八旗。】
【包衣八旗最初的起源是滿族的下層成員、統治家族收養、接納的非血緣關系的家族、氏族成員和部分外戚族衆等,後來又增加了戰俘、契約奴仆和獲罪之人。基本上可以将包衣八旗看為統治階級的奴仆。】八卦系統道,【其中上三旗為皇帝直屬,上三旗組成了服務于皇室的内務府。下五旗為王公府屬。】
【清朝選秀分兩種,大選和小選,大選每三年挑選一次,隻從八旗中選,可備皇後妃嫔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宗室。小選每年挑選一次,隻從包衣上三旗中選,作為承擔後宮雜役的宮女。】八卦系統補充道,【因為大清的開國功臣有很多出生包衣八旗,所以好些宮女都是當年從龍入關的後人,所以清朝才有宮女出宮制度。】
徐妙錦補充道:【且順治規定内廷宮女數量不得超過五百。根據後世統計,大清宮女基本不超過兩百人,哪怕是掌權太後宮中也隻有25人不到。而大明……最多時擁有宮女9000。不過你們别看大清宮女少,但大清宮廷支出不見得少,到後期甚至鬧出一個雞蛋要三十兩白銀的事。皇帝完全玩不過内務府。】
【朱元璋:……也是有夠廢物的。】
徐妙錦毫不留情的打擊道:【大明到了中後期,幾乎每年都會有宮女太監餓死,你怎麼看?】
徐妙錦拍了拍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猶豫道:【我不想看。】
八卦系統補充道:【後世人說大明宮女九千,太監十萬。太祖爺怎麼看?@朱元璋。】
朱元璋一臉懵道:【太監十萬,開什麼玩笑?怎麼可能!】
徐妙錦複雜道:【怎麼說呢,這句話是清康熙說的,主要是用來諷刺明朝宦官亂政。當然後期宦官亂政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文官集團淩駕于皇帝之上,文官集團想将皇帝架空,想讓皇帝當傀儡,但皇帝又不是傻子,不可能放任文官那麼做。但當時武官集團已經退出了政治舞台,後宮妃嫔多出自民間,皇帝就算想要通過封妃子來離間文官集團也做不到,最後隻能用太監了呗。】
【且這事跟朱棣有點關系。朱棣靖難登上皇位後,怕百官不服,又不敢信任錦衣衛,額,錦衣衛前身是儀鸾司。所以他建立東廠用來鞏固統治,東廠的首領由其心腹宦官擔任。】徐妙錦繼續道。
【後來成化為了加強統治,又在東廠外新增西廠,不過西廠行事過激引起了文官集團的反對,建立不久就被迫裁撤。照照年幼登基指揮不動文武百官,便複開西廠,結果東廠首領馬永成、西廠首領谷大用和統領東西廠的大太監劉瑾不合,劉瑾又搞出了内行廠……最後因為劉瑾倒台,西廠和内行廠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朱元璋看着這個廠那個廠的,瞬間暴脾氣就上來了,怒吼道:【朱棣,你給勞子滾過來受死!】
朱棣默默關掉群聊假裝沒看見。
朱标默默轉移話題道:【所以你認為儀鸾司不該存在?@徐妙錦】
【唔,怎麼說呢,儀鸾司的存在有其積極的一面,】徐妙錦道,【亂世之下當用重典是沒錯啦,隻是當國家趨于平穩後,再用重典容易破壞社會穩定。且儀鸾司的存在弊大于利。】
【比如?】朱元璋追問道。
徐妙錦答非所問道:【胡惟庸案發後,禦史台被裁撤,能斷案的隻有有刑部和五軍斷事司,前者掌全國的刑罰政令,後者總治五軍刑獄,唯獨沒人管官員謀反。此時有權管官的機構隻有察院,但察院所屬監察禦史隻是負責監察的七品官,雖有揭發舉報的職責,但沒有審判權。】
【所以朱元璋改儀鸾司為錦衣衛,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其巡查緝捕職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刑獄、偵察、緝捕盜賊奸黨、監視文武百官。】八卦系統補充道。
【錦衣衛從本質上來說屬于特務機構,很多時候他們辦案不看證據,而是靠嚴刑逼供,】徐妙錦轉了轉手上的镯子道,【嚴刑逼供容易造成冤假錯案?,這破壞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影響朝廷的公信力和正常運作,降低了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到了洪武二十年後,朱元璋自己也意識到不能讓錦衣衛這樣下去了,于是下令焚毀錦衣衛的刑具,此後錦衣衛不得插手司法之事。???】
【但是朱棣靖難後,恢複了錦衣衛執掌司法一事,還增設了北鎮撫司專理“诏獄”。】八卦系統補充道,【原本錦衣衛審訊之後應移交三法司拟罪。成化年後,錦衣衛擁有了準拟罪權。到了嘉靖年間,又變成了“旨從内降”,也就是說犯罪案件不再需要三法司拟罪,直接由錦衣衛拟罪請旨,然後由内廷直接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