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五一假期的時候,室友們基本回家了。江荻不想回家,一是為了節省路費;二是因為暈車,不想坐大巴車;三是不想看到父母那因為生活拮據而愁苦的面容,以及動不動就會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爆發的戰争。現在這個家就像一個火藥桶,每個人的心裡都裝着一團火,随時都會因為一顆火星而發生爆炸。
元稹《遣懷其二》說:“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原詩的本意是:盡管我明白,這種痛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但是對于一同經曆了貧賤和患難的夫妻來說,陰陽兩隔讓人多麼痛苦和悲哀。但後一句一直被解讀為:經濟上貧窮的夫妻在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順利,總是會出現各種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脫離這首詩的整體意思,這麼解讀也可以。
自父親為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妹掏空自己的積蓄且又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在村裡當會計的工作後,江荻家就如同被動搖了根基的房屋一樣搖搖欲墜了。
小時候江荻家并不窮,甚至比村裡很多人家條件好,因為其他父輩隻能靠在生産隊裡掙工分來維持一家人的溫飽,手頭根本沒錢。但江荻父親卻有一份在村裡當會計的工作,每月工資比當時的老師還高,所以江荻一家不僅不愁吃穿還有結餘。但父親卻沒有把自己的積蓄用來建設自己的小家并為未來謀劃,而是毫無保留地用在了叔叔和姑姑身上。
他掏空積蓄又被别人擠掉當會計的工作後,家裡從此就入不敷出了。再加上每年送給他本家的隻出不進的拜年禮品、紅白喜事的随禮、生病生娃的随禮,這個家每年從田地裡扣出來和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錢都不夠他送人情的。
去年得知從鄉鎮信用社退休的大堂伯得了癌症後,父親急忙借了四百塊錢送去,對大堂伯說:“這一百元是我的心意,這三百元是我三個女兒的心意。”好像不把這些錢送給大堂伯,就對不起他似的。父親每年都去大堂伯家拜年,而大堂伯從來沒來過江荻家,他家兒女婚嫁生娃,父親都随禮,而江荻家有任何事,大堂伯家都沒人來過。江荻估計生活富裕的大堂伯心裡都笑死了,世上還有這麼傻的人,一輩子巴巴地給自己送禮送錢,還生怕自己不收,還要小心翼翼地解釋。
這件事是姐姐正月跟江荻說的,因為江荻那時已去了大學,且在學校裡望眼欲穿地等父親寄生活費來。
“我都出嫁了,他還要代表我給人家送錢,我都不知他腦子是怎麼想的。”姐姐氣憤而又無奈地說。
江荻什麼也不想說,因為愚蠢的人認識不到自己的愚蠢,也聽不進别人的話。
自江荻上高中後,家中經濟每況愈下。一是因為家底已被父親掏空,沒了翻身的資本;二是每年隻出不進的人情開支導緻一點點省吃儉用省出來的錢根本存不起來;三是父親沒有加入打工潮,當别人從外面賺回翻身的資本時,父親還固執地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四是沒出去打工的人都搞起了副業,父親也沒嘗試創業。總之他不想賺錢,他隻想看别人賺錢,自己窮他無所謂,讓自己的妻子女兒跟他一起受窮他也無所謂,但他不能看别人受窮。所以可憐别人的人,最後自己卻成為可憐的人。
而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匮乏的同時,他原本就沒有智慧的頭腦裡就隻剩下怒火了,整天隻會對母親和江荻姐妹抱怨、發脾氣,卻從沒反思過,他從沒意識到正是他的愚蠢才導緻這樣的現狀。錢能帶來智慧,也能治愈一切自卑,而他在失去經濟實力的同時也失去了智慧。
江荻對父親那些愚蠢的言行極為惱火,但他總不知自己錯在哪裡,也從不認為自己錯了。
比如去年江荻考上專科後,在得知鄰居方老師家兒子落榜後,他熱心地去方老師家開導方老師,意思是勸方老師讓他兒子去複讀。人家讓不讓他兒子複讀,用得着你來勸嗎?你認為你是好心,去安慰人家,但人家會怎麼想?人家隻會認為你是去他家炫耀的,是去看他兒子笑話的,因為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父親成功地用他的愚蠢把鄰居中最後一個還願意跟他拉拉家常、聊聊天氣、說說收成的人也得罪了。此後,方老師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跟他拉家常話桑麻了,對他愛搭不理的,而父親卻看不懂人家的臉色,依舊一如既往、滿腔熱忱地對人家問長問短,噓寒問暖。
江荻覺得方老師還算是個有涵養的人,這些年來還看得起父親這個愚蠢的人,願意跟他說說話,知道他隻是蠢,而不是壞,要是換個沒教養的鄰居,這次估計要大吵一架了。
江荻躺在寝室的床上,想着假期怎麼過,除了呆在寝室裡,基本無處可去,因為去哪裡都要花錢。于是拿出計算機書想參透那些比摩斯密碼還難破譯的“0、1”代碼,但無論怎麼苦思冥想,腦中都一片空白,智慧之門始終無法打開,江荻洩氣地抛開書本,想去樓頂吹吹風,看看腦子會不會清醒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