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人聲鼎沸裡擁抱你(莎頭) > 第2章 “莎莎吃面包嗎”

第2章 “莎莎吃面包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自馬來西亞一行以後,我和曼昱莎莎大頭都熟悉了很多。

聽了曼昱的話,我還特地去關注了幾位的微博。

莎莎和大頭二人确實在微博上相互蹦迪。

一路從2017年莎莎給頭哥加油翻到了2016年。

莎莎:“昨天看你比賽視頻太厲害了。”

頭哥:“别鬧哈哈。”

我似乎沉浸在他們相遇相識的那個磁場裡不可自拔。

有緣分的人遇見總是有迹可循。

就像英語裡那句:“You have me at the first sight.”

一眼定終身。

靈魂共鳴的人遇見就像磁鐵吸附的那一刹那,注定有聲。

如今的他們是這樣。

10年前的我似乎亦是如此。

*

17年國慶期間,我們學生會組織和北體聯誼。

正巧馬來西亞三人組也在北體打“草根vs國手”對抗賽。

莎莎聽說我在北體,特地邀請我去綜合館看她比賽。

本就對聯誼無感的我立刻欣然出門前往。

走到半路想起來已經快到飯點。

又折進教超裡給他們買了幾袋酥皮奶油夾心面包。

等我趕到綜合館的時候莎莎的比賽已經開始了。

大頭坐在場邊觀賽。

我把一整袋面包遞給大頭,“給你們買的,先墊墊肚子。”

大頭看到面包眼前一亮:“笙姐您真是天使,我快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他從袋子裡掏出兩條面包,其餘的分給了别的小夥伴。

一條面包被大頭小心翼翼地放在身後斜側方。

然後拆開另一條心滿意足地嚼了起來。

不一會兒曼昱過來坐下。

大頭沒太在意,隻是用餘光掃了眼放在身後的面包。

曼昱發現大家都在吃面包,便問了句:“哪來的面包,是給我們的嗎?”

在得到肯定答複後,曼昱也随手從後面拿起一條吃了起來。

隻是,大頭在發現曼昱手裡多了條面包的瞬間,頓時一個激靈猛然回頭。

速度快到曼昱被吓了一大跳。

而他驟懸的心,似乎在看到那條被他提前拿出的面包還安然無恙後,狠狠沉了下來。

繼續開開心心抖腿啃面包。

“沒事夠吃的。”我笑着打趣小狗護食般的大頭。

大頭也沒解釋,隻是搖了搖頭邊扣手機邊關注莎莎比賽。

莎莎畢竟是國乒種子選手,赢得速戰速決。

見比賽結束,大頭放下手機,原本放松的姿态也變得闆正起來。

他和同伴指了指朝看台走來的莎莎道:“孫穎莎來了。”

我能感覺到他的呼吸似乎都變得急促。

在莎莎靠近的瞬間,大頭拿起身邊的衣服想給莎莎騰個座位。

發現莎莎沒有坐下的意思,又悄悄放下了衣服。

“莎莎吃面包嗎?”

大頭嘴裡還嚼着面包,說得含糊又熱切。

我終于知道了那條面包的用途。

“頭哥,你吃一臉渣。”

莎莎坦率直接,指了指頭哥的臉。

大頭的眼神立刻從純情期待變為慌亂無措。

他伸手狠狠揉了揉自己白到發光的臉蛋。

眼神裡莫名多了些窘迫、沮喪和失落。

擔心沒揉幹淨,又用袖管反複擦了擦。

一直到教練來告知下面比賽的安排,還是忍不住用手多抹了幾遍自己的臉。

那時候的我沒法解釋他的反常,隻是覺得頭哥大概有潔癖。

直到後來在心理學的選修課上,我學到了一個名詞。

“瓦倫達效應。”

指越在意越容易患得患失,結果也越可能不盡如人意。

而這一切都隻源于兩個字。

在意。

那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頭哥很早就開始在意莎莎。

早到可能要從那條面包說起。

也可能要從那杯九珍說起。

甚至有可能,是從他們的13歲說起。

*

一個月後,也就是2017年11月,我随張指導陪着莎莎大頭去了印度。

參加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乒乓球項目亞洲區預選賽。

“聽說這次預選賽有平野美宇和張本智和,不知道能不能和他們切磋切磋。”

莎莎摩拳擦掌,很是期待。

“強者總會相見的,不一定是在半山腰,也有可能在頂峰。”

張指說話向來含蓄、溫柔又有力量。

“我們肯定能在頂峰等着他們。”大頭拍了拍莎莎的腦袋。

17歲的少年說這話時微微昂起頭,自信、堅定又勇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