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上院門,姚姜進入廚房燃起竈火做了幾樣小菜,端了個小闆桌放在院中将酒菜擺上,才拉開院門對守在門外的兩名兵士道:“你們為我守門辛苦了,我做了些許吃食,你們嘗一嘗。”
兩名兵士對望,姚姜微笑:“你們守到半夜必定會腹中饑餓,那時我已歇下,城中也未必找得到吃食,不如先吃飽,免了你們夜間饑餓。”
兩名兵士猶豫不決,姚姜回頭看了看:“菜涼了味道就不好了。”
月光下,小桌上放着幾樣小菜與兩副碗筷。
兩名兵士見了這情形,再對望一回已對着她拱手:“那我們不客氣了,多謝。”
姚姜做的雖是素菜,但勝在新鮮,且是她培育的新良種蔬菜,還未在無名寺外種植,調味又極細緻,吃起來格外鮮美。
兩名兵士吃得狼吞虎咽:“姚娘子的這手藝可真是一絕,素菜都做得這樣美味,把總将來可有口福了。”
姚姜遞過一壇酒:“這是我釀的酒,你們也嘗一嘗。”
兩名兵士齊齊搖頭:“飯菜能吃,酒我們卻不敢沾。”
姚姜意外,他們已小心解釋:“把總讓我們來前便說過今晚不準飲酒,明日可開懷痛飲。今日若飲了酒,明日我們必定要吃責罰!少說也要吃一頓鞭打!”
姚姜愣在當地。
一名兵士:“把總生氣了可沒我們的好果子吃,因此把總的話也違拗不得,酒便免了。再者把總與夫人已置辦了明日的酒食,我們還是明日當着把總的面喝吧,到時必定一醉方休。”
另一兵士則笑道:“姚娘子,我們把總雖脾氣冷硬了些,但卻是好人。對現下的嫂夫人很是關心,待你嫁過去成為二夫人,他也會心疼你的。”
吃過飯,兩名兵士依舊到門外去守着。
姚姜聽着夜間在城中巡視的兵士與他們說話,将心一橫,進入了系統空間。
次日日上三竿,萬山榮一身甲胄斜披紅綢,帶着一乘挂了紅綢小轎和一名喜娘來到姚姜住所。
兩名守在門外的兵士對着萬山榮行了個禮,萬山榮跳下馬背示意,他們已放起一挂鞭炮。
鞭炮聲中,喜娘對着萬山榮說起了吉利話,兵士們圍着萬山榮湊趣。
院内的姚姜早已将栗色馬巧巧解開缰繩牽到了院中,聽到鞭炮聲她先安撫住巧巧,順手撫摸了一下挂在馬鞍左則的弓弩。
鞭炮聲停止,她來到院門後聽了聽,守在院門外的兩名兵士正與萬山榮說恭維話。
姚姜在門縫中張了一眼,小轎停在了街中,萬山榮雖隻帶了一乘小轎前來,但跟随來看熱鬧的人卻不少。
這時萬山榮正被他手下的兵士簇擁着道喜,萬山榮難得地沒有拉着臉,正與兵士說笑。
姚姜悄無聲息地将門闩拉開,卻沒攔開院門,院門依舊合着,她快步回到巧巧身邊跨上馬背。
巧巧的腳步輕踱,落在泥地上并不響亮,而院門外萬山榮和他的兵士已再次敲門。
這時的院門已是虛掩,一敲便開。
兵士們推開院門哄笑着:“新嫂夫人這是歡迎把總前來迎娶,就是太過害羞,隻能将門開了自己躲開,把總快進去迎新嫂夫人吧!”
那邊話音未落,這邊姚姜已催馬直奔,巧巧徑直對着院門沖過去!
忽然看到一匹戰馬直撞過來,兵士都紛紛閃躲,連萬山榮都閃身避開。
姚姜便趁此時機策馬出院,巧巧奔得快,繞過了停在門口的小轎,轉而直奔牢城大堂而去。
跟随萬山榮同來的兵士及喜娘都愣在當地,連湊熱鬧的路人也都呆住了。
片刻後,萬山榮回過神來,看着姚姜縱馬奔走,知曉她這是鐵了心不上轎,頓時大怒。
再見四周回過神來的人都小聲議論,指指點點,這臉丢得大了,他氣得滿臉紫脹,隻是他沒有騎馬來,隻能拔腿就追。
若無緊急軍務,歸雁城内不許策馬急奔。
但情節急之下姚姜不敢放慢腳步,還連連催馬,不多時便奔到了牢城大堂所在的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