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翠蘭拉着姚姜細細說來,她的眉眼越發秀麗,神情也沉穩了。杜良辰已是個小小少年,眉宇間有了書卷氣。
瓊葉進屋來問:“夫人,午飯就擺在此間麼?”
姚姜才驚覺已是中午,對着堂屋内的少男少女:“今日你們忽然來到,午飯将就吃。此間羊肉極好,晚間我給你們做烤羊肉,羊湯鍋。”
忽然想起件事來,她小心地看着杜家姐弟:“我有一事沒與你們說起,我,”
姚姜與衛駿馳成親時,沒有告知杜翠蘭與杜良辰。現下他們來了,這事也要讓他們知曉。
隻是這事沒那麼好說出口,她正在字斟句酌,杜翠蘭已笑着道:“嫂嫂要說的事我們早知曉了。恭喜嫂嫂,嫂嫂如今有了依靠,我們很是高興。”
姚姜沒想到她這樣通透,愣了半晌才問:“你們知曉了?你們怎會知曉?”
杜翠蘭拉着姚姜的手:“衛公子給我們寫了信。在信中問我們:他欲娶嫂嫂為妻,我們可有異議?還說嫂嫂與他成親後,他但算是我們的兄長,你依舊是我們的嫂嫂。因此我們這回來是思念嫂嫂許久了,前來探望,順便來認兄長。”
姚姜愣在當地,杜翠蘭說的每個字她都聽得再分明不過,但連在一起卻讓她覺得不知該說何話。
杜翠蘭與杜良辰對望一眼:“我們收到信後,仔細想過:嫂嫂在北疆太辛苦,有衛公子照料會好許多。再者,我們從前跟在嫂嫂身邊也見過衛公子,也是識得的。因此我們給衛公子回了信,說我們很高興做他的弟弟與妹妹。”
姚姜回過神來了:“你們寫了回信?你們跟他一直有書信往來?”
杜翠蘭大方地點頭:“是。衛兄長又給我們發來書信,告知說嫂嫂與兄長的吉期是九月十七。那日我與良辰專門去寺廟敬了香,捐了香油,跪了經……”
姚姜百感交集,看着他們說不出的欣慰。
她輕輕撫摸杜翠蘭的頭發:“你們真是長大了。”
吃過午飯,姚姜要往無名寺外去,杜翠蘭挽着她:“我們跟着嫂嫂去。”
譚安趕了車來:“我們也去。”
姚姜囑咐他們:“你們來此間沒用自己的本名,有人問起,你們便說是千戶的遠房親戚。”
靜王雖不能左右兵部,但北疆有靜王的爪牙。
想到靜王妃的狠辣,姚姜認真囑咐:“北疆為軍鎮,萬事都得小心。”
四人齊齊點頭:“我們知曉。”
一行人坐上馬車,出了南城門,往無名寺而來。
哨塔與關卡看到馬車前來攔阻,見了姚姜才放馬車過去。
譚安:“從前此間沒人看守。”
姚姜:“無名寺外我興建了農莊,因怕遊牧部落的細作前來搗亂使壞,修了哨塔與關卡。”
拜見過無方與了塵,譚家兄妹與杜家姐弟共同祭拜此間供奉着的靈位。
姚姜則與高月娥和傷兵們細說過年的安排。
高月娥算了一陣,“所需的牛羊魚蝦數目倒也應當夠了,隻是從沒這樣做過,我有擔憂,”
姚姜微笑:“現下天冷,許多肉食可以先行備下。倒是過後竈間與農莊的擴建辛苦。年後要興建屋舍,竈間也要再建。這回我要把竈間的屋舍興建為數進的院落,建好後竈間的苦役就有自己的屋子,真正将那處當作自己的家。”
高月娥看了姚姜半晌:“姜姜,你,你說的是真的?”
姚姜點頭:“年後更加辛苦。”
高月娥:“我們終于能活得像個人了!有了盼頭,大夥兒都不怕辛苦!”
姚姜帶着少男少女們來到門面時,苗桂君與喬思燕正與客商相談。
今日有位客商向苗桂君與喬思燕細問栽種良種的種種。
苗桂君與喬思燕都不會培育良種,許多門道都不知曉,被問得不知該如何作答,正好見姚姜來了,想讓她來幫手,杜翠蘭笑吟吟地将話頭接了過去。
杜翠蘭當日跟在姚姜身後,不僅學了經營之道,還學了良種培育與廚下雜事。
這時她說得頭頭是道,不僅客商點頭,連苗桂君與喬思燕都認真将她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