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桂君歎了口氣:“你說的是,這門生意咱們或許都做不了啦。”
她神情遺憾。
喬思燕:“姜姜本事多着呢,咱們可以做别的生意。”
“開酒樓。”苗桂君眼睛都亮了:“姜姜好手藝,在京城開間酒樓也必定高朋滿座。”
姚姜:“咱們不做稻麥良種,卻能培育新奇瓜果、稀罕的花木、香料、藥材等物。這些也是獨門生意,沒人能搶。”
“這世間的生意哪有一人做得完的?咱們各自挑其中的一類去做,生意必定不錯。咱們是朋友又是患難之交,你們又願意幫我,再好不過了。”
“這世間好友合夥做生意得格外小心,若咱們都做同類生意,很快便會有矛盾而分崩。不如你們看家中的情形後各自挑選能做的營生,比如你做香料,她做藥材。到時你們派家中得力的農人來跟我學相應的良種培育,之後自己經營。咱們的情義難得,不做同樣的生意便沒有銀錢瓜葛,不會有龃龉也不會生分,才能做長久的好友。”
苗桂君與喬思燕都沒料到姚姜想得這樣深遠,都深以為然:“姜姜說的是。聽你的,等我們回了京城再看做哪一門生意。但我們果真是交心的朋友,不能因生意而生分了。”
停了一停,姚姜微笑:“我家中人這回都跟随千戶一同去往小孤城,此間無人。若有人來打聽,你們便告訴他,我随千戶換妨去往小孤城了。”
去往小孤城的前一日,姚姜讓再招将高月娥喚至家中。
高月娥來到,姚姜取出個木匣遞給她:“打開看一看。”
匣内裡是支蝴蝶金簪,蝶翅雙層,镂花精緻,以金絲連接,輕輕顫動。
“你與瑜光出嫁我都要給你們添上金簪。瑜光成親時,她的我已送出,這支是你的。我選了蝴蝶樣式,取化繭成蝶之意。”姚姜微笑:“我這回去小孤城要在那邊多住些日子,先給你吧。”
高月娥怔怔看着金簪,半晌才回過神來:“這是我的?”
姚姜點頭,高月娥又對着金簪看了片刻,眼中泛起了淚光。
片刻後她笑道:“我還要陪伴母親,婚嫁暫且還不思慮。但這金簪我今日便要簪上了。有勞衛夫人為我插簪。”
姚姜拿起金簪插在高月娥發髻上。
這回再去小孤城,衛駿馳帶了數輛馬車,姚姜乘坐的馬車是自大營要來的,比尋常馬車寬敞,也更加平穩。
劉嬷嬷帶着再招和瓊葉在馬車内墊了厚褥,又設了矮幾,還擺放了大披風等衣物,姚姜累了便能躺卧,很是舒适。
走的路都挑了平坦好走的,骠騎營也是緩緩前行,因此一路并不辛苦。
且這回馬行不似上回迅速,走到第四日下午才看到了小孤城。
姚姜還在馬車上便看到南城門外農莊齊整,汪秀芝立在雷邁遠身後,看見姚姜時已眼泛淚花,面上卻是難忍的笑意。
雷邁遠對着衛駿馳拱手:“千戶傳信說家中人都要到此間來,我便備下了一所三進的院落,應當住得下了。”
新院落離姚姜從前住過的院子不遠,一到住處,二位嬷嬷便帶着家中人鋪設後院正屋。
姚姜要幫手,劉嬷嬷挽着她,将她送到前院客堂中坐下:“夫人好生歇着,坐了這許久的車也很是勞累了。有這許多人還要夫人操心這些小事,讓太夫人知曉了,必定要責罰我等。”
劉嬷嬷安頓好姚姜,卻見院門前有人張望,她看了看轉身來問:“夫人,那位抱着小兒的娘子可是識得的?”
姚姜:“那是汪娘子,勞煩嬷嬷請她進來喝茶。”
汪秀芝抱着小山進來,她将小山放在地上:“小山,快給衛家嬸嬸磕個頭。”
小山還不會言語,已會用簡單的言語與人對答,腿腳倒是穩健,站在當地看着姚姜,嘴邊還挂着涎水。
汪秀芝伸手将小山嘴角擦了擦:“快給衛家嬸嬸磕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