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多高架的投入使用,牽一發動全身,其他産業也被迫變化。普通人的就業範圍一縮再縮,因為有了AI,人們的工資也被各種借口一壓再壓。待遇不如一堆銅鐵,資本家卻還想着各種辦法刺激消費,從他們手裡剝奪不多的錢。
憤怒很快席卷全國。
“普通人的活路應該普通人自己去取,不要等待,不要乞求!”
“如果暴力是唯一的交流方式,那我們就使用暴力。”
随着這些口号被喊出,被圈養的綿羊開始了行動。
各種民間火藥武器被制作出來,他們行走在大街小巷,隻要一有機會就制造混亂。從隻是負責打掃衛生的機器人,到自動駕駛車,再到無人高架。
而這一切影響到了社會的正常運轉。多方壓力下,CIMA最終妥協。
高架停工,無人駕駛車被收回,崗位回到人的手裡,機械時代的幻夢被幕布掩蓋。
但幕布前,那些好不容易搶到風口,企圖一步飛升的人不樂意了。為了迎接機械時代,他們付出了多少,傾家蕩産都不夠形容,結果突然就說不搞了,這誰能忍!
抗議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一點火星都能引起一片沖突,矛盾尖銳到不得不出動軍隊維持和諧。
經過國家一定程度的幹預,大規模的暴力行為好歹沒有再發生了,但不滿隐在人們心中,時刻吞噬着跳動的血肉,焦慮侵蝕神經,思維挑動懷疑,沒人有心思幹别的事,甚至悲觀地覺得一切黑暗。
倦怠黏着在每一寸空氣裡,生産線的速度逐漸緩慢。
此後的幾十年裡,社會都沒有什麼大的進步,甚至連維持現狀都困難,
僅僅是持續不到半年的沖突,竟然能讓所有人步調如此統一地消極厭世?竟然能給社會發展帶來這樣深重的打擊?
簡直無法理解。
社會學家蘭西奧多驚歎于這樣魔幻的發展,開始研究這其中的原因,試圖科學地解釋這一切。
經過研究,蘭西奧多并沒有找出人們變得消極厭世的解釋,反而在另一方面有了進展。
蘭西奧多認為,世界就是群體性的集合,是一個巨型機器,一切行為,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可預測、可推演。
其中,個人就像機器中的鉚釘一樣,維持着機器的運轉,缺一個都不行。但如果鉚釘産生了自我意識,将自我放在群體之前,哪怕隻有一顆,也會給機器的運轉帶來巨大的傷害。
而當時的社會之所以會發生倒退的原因也在此。
如果個體沒有過剩的自我意識,克制住短視帶來的沖動,CIMA的機械化計劃繼續執行,根據當時的企業資質和行業機械産品的發展,幾十年的時間裡,世界很可能已經進入機械時代,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将躍升不止一個層次。
然而,鉚釘們的行為成了最大的變數。
個體隻在意自己,将自己置于群體之前,置于世界中心,社會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巨型機器停運,鉚釘們也跟着寸步難行。惡性循環下,機器倒轉必然發生。
後人将蘭西奧多的理論總結命名為——科學主義。
科學主義支持“世界機器論”,認為确定性是一切成功的基礎。而要達到這種确定性,群體必須扼制個體,遏制情感,讓所有人按照社會意志行事。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必須經過幹預,一切為了大局。
蘭西奧多還提出,為了讓機器更好的運轉,大群體之上應該還有小群體,負責控制引導大群體,并推動機器往指定的、更好的方向轉動。
而在不久之後,蘭西奧多的徒弟,王學仁繼承了他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發展。
王學仁将其觀點命名為——新社會主義。
新社會主義認為,效率才是世界機器快速運轉的武器,不隻要保證确定性,還要保證各行其是各司其職,才能真正達到高效率。
因此,普通人應該提高覺悟,自覺做好鉚釘,摒棄多餘思想,做有意義的事,做高效率的事,不浪費每一個瞬間。
“感性的情感是多餘的,個性的抒發是無用的,唯有理性,唯有目的。”
在王學仁看來,人最喜歡做沒有意義的事,在無數次空想中浪費掉時間,在猶豫間輸掉機遇,所以應該緻力于培養人的目的性。
而人性的弱點并不能使人的目的心達到一種完美的狀态,總有人臣服于玩樂。因此,王學仁主張規則。
确定、全面、強制的規則,讓人生不出違反之心的規則。
除此之外,王學仁還主張“世界是由少數聰明人推動科技、社會進步的”。他支持精英教育,認為應該将精英和普通人分開,社會資源應該優先給那些聰明的少數人,對普通人傾斜資源就是極大的浪費,極大的低效。
其中,少數精英組成小群體,經過培養後領導大群體,在社會各領域做出貢獻,帶領機器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普通人組成小群體,被大群體領導,做好鉚釘就可以。
後來王學仁的觀點被廣泛認可,一個規則之上,效率至上的社會形成了。經過五十年的健全發展,逐漸成了如今的模樣。
社會得到了極大進步,鉚釘各司其職,接棒人争于奉獻,至于普通人的生活?誰在意呢,社會發展的福利會自動降臨到每個人頭上。
“擔心你死後所得到的是沒有意義的,擔心你生前所錯過的是沒有意義的,在世時所享受的才組成生命中的樂趣。”
幾十年前,蘭西奧多面對月光思考時,不會想到,他的主張會隔着幾千萬個日夜,在今天演化成新社會的根本。
就像幾千萬年前,月光灑在羊皮紙上時,人文主義先賢們不會想到,他們原本用來主張個性,提倡及時行樂的話,會在後世演變成這樣:
“擔心你死後所得到的是沒有意義的,擔心你生前所錯過的是沒有意義的。在世時所享受的才組成生命中的樂趣,這是天賜的特權,我們要好好利用。”
這是新社會鞭策鉚釘們的标語。
“你說這個新社會主義斷句是怎麼斷的,是新,社會/主義,還是新社會,主義?”江海生又怼上沈從的胳膊。
沈從漫不經心看着老師:“都少數人了,還能是前面那個?”
江海生胳膊撐着頭,沒骨頭似的歪來歪去,視線掃視着教室:“你說這裡科技程度都這麼高了,怎麼上課模式還這麼古老,不搞點網課啥的?”
“注重效率嘛。”
線下集中才好管理督促,才能時刻了解學生的進度,這比期待學生會自覺學習更有用,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