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本文中的軍事概念:
1機械化部隊/裝甲部隊:在共和國和白區都特指以【坦克】為主要作戰力量的部隊。
2 步兵:共和國的步兵全員裝備【人形機甲】。白區步兵隻有精銳才最多隻有【外骨骼】。【摩托化】指的是步兵的機動能力。因此共和國的步兵=全員摩托化,無需專門提及。白區的步兵則有摩托化和非摩托化之分
【坦克】不受範圍傷害的影響,隻有拿反坦克武器精準狙擊才有可能消滅坦克。人海戰術面對塹壕機槍火炮地雷鐵絲網沒有用,但是坦克海不吃這套。
坦克不僅不怕炮火,其三防能力甚至允許其迎着核打擊和生化打擊沖鋒。坦克不是寶貝的精英怪,而是炮灰小兵。使用組成集群的“坦克海”戰術,在付出若幹輛坦克的代價後攻克敵人的反坦克火力點,進而掃清其他火力點,然後結束戰鬥。
現實世界整個人類曆史上也就隻有蘇·德·中·美能這樣使用坦克。沒有能以“千”為單位損失坦克的氣魄和工業底氣,就無法發揮坦克的作用。就會剛好被反坦克武器精準點名。
= = = = = =
在共和國空襲反擊白區後,白區是慌亂過一陣子的。因為她們的打擊效果非常有效,結結實實的報銷了白區數個機械化旅的編制,打亂打殘的建制難以計數。如果在白區後方陷入混亂的當時,共和國趁機越界開啟地面戰争的話,白區能夠在規定時間内抵達前線的增援部隊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很成問題的。
好在是共和國并沒有這麼做:也不奇怪,共和國如果在空襲前向就邊界集結軍隊的話,勢必就會引起白區的警覺。而出于不想軍備競賽的目的,共和國在邊界上就沒有準備大量的陸戰之王——坦克。
也許兵者詭道,在白區以為共和國沒有坦克部隊就不會進攻時,使用輕裝甲的機甲部隊進攻是個不錯的戰術。但雙方心知肚明:共和國有高人權劣勢,她們絕無可能為了實現戰略戰術目标,而派“輕裝步兵”沖擊永備工事。
.
共和國不可能在下一周發起進攻。但下下周就說不好了,下一個月的動向更是無法估量。五大國在元老院布下的探子被國安不說一網打盡,至少也是大半都蟄伏了起來不再能肆無忌憚的傳遞訊息。他們有意求助于烏托邦,而烏托邦——他們恰好也有些機密,想和波斯說道說道。于是索恩特使再次代表卡瓦總統出訪烏托邦的秘密基地,此行中,除了拿到些關于紅軍的軍事調動情報外,他更多的聽取了烏托邦關于他們“批量制造海皇姬”計劃的報告。
.
“烏托邦的底氣很充分。不過在向您介紹他們的想怎麼造海皇姬前,請允許我向您概括下敵人的軍事動向——是緊急軍情。在飛機上的時候,我已經把更詳細的報告提交給國防部了。”
.
“她們有在夏季之前進攻的可能?”
.
“存在這種迹象。”
.
“什麼迹象?”
.
“近衛騎兵第二師,将調防到鎮南關一線。”
.
共和國和白區之間,一百年沒發生過常規戰争了。時年不過55歲,注意力更多放在内政上的卡瓦總統當然不知道一個師級番号的部隊能有什麼特别的。于是索恩向他解釋:“近衛騎兵師”隻是榮譽稱号,整個共和國隻有三支這樣的功勳部隊。她們是在各路女性起義軍會師到姬月身邊前,就已經獨立解放巴黎,将舊社會政權完全趕出法國的近衛騎兵第一師;解放天京,隔斷舊社會對長江以南的控制的近衛騎兵第二師;與和平解放列甯格勒,在幾乎不流血的情況下讓莫斯科宣布退出戰争的近衛騎兵第三師。
她們當年不是以“師”這種小編制打敗舊社會的帝國的。人數最少的近騎三師在宣布加入共和國前也有六萬人。近騎二師更是方面軍規模的二十餘萬人。是紅白分治後的大裁軍,将近騎二師大部分人的編制轉入到了預備役中——該師僅元帥就有三位,将銜者不計其數。舊社會的人很少能活到整100歲,但福音感染者很難活不到150歲!所以那些将帥全都是早在共和國建國時就已經戰功赫赫的老将,不管是戰鬥經驗還是号召力都是白區軍官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