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20章 鹬蚌相争皇帝獲利 得償所願侍奉宮中

第20章 鹬蚌相争皇帝獲利 得償所願侍奉宮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楊師道聽了這話趕緊表示自己明白,想要離開回家好好的和妻子商量今天的變故,隻是話還沒有說出口,突然聽到皇上詢問:“愛卿可知為什麼世家隻願把旁系的孩子送進宮嗎?”

楊師道沒想到皇上會問這個問題,隻是這又該如何回答呢?因為楊師道開始看到這個名冊也沒有什麼特别的想法,因為他作為世家的一份子,如果要做的話恐怕也是同樣的做法,但是該怎樣回答皇帝呢?最終他還是認真的道:“陛下知道,進宮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後宮的位子有限,每個人都不能确定自己進宮肯定會成功,甚至成功的可能性很低,這就決定了這件事付出和收益不是因果的聯系,因此各家并不熱衷于把嫡系的孩子送進宮,相反,世家之間嫡系的孩子聯姻才是最優選擇,再有,這次進宮的孩子都是棋子,奕局的是二位娘娘,最終決出勝者,跟其他人關系不大,所以進宮隻是代表一個态度,世家更加不會把嫡系送進來了,還有就是...”說到這裡,楊師道猶豫一下。

李世民看楊師道猶豫沒有說出口,自己笑了笑接下去道:“還有就是世家看不上皇家呗,朕聽聞民間有一句話說:甯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這有什麼說不出口的,楊氏是前朝宗室,當然會明白這個問題,朕是皇帝也明白這個問題,五姓七望,京兆韋氏,蘭陵蕭氏,弘農楊氏,都是一等一的大世家,随便哪一家都富可敵國,更有幾家傳承了不下千年,所以才有千年世家的美譽,并且世家間流傳一句話沒有千年的朝廷,卻有千年的世家,朕自然也是知道的,畢竟我隴西李氏也是世家的一份子,可是愛卿以為世家為什麼看不上皇家呢?是因為我李氏比不上其他各家嗎?”

“禀皇上,臣以為不是這個原因,臣認為不論是李氏還是前朝我們楊氏,世家都不會喜歡的,陛下以為李氏比不上各家,但我弘農楊氏卻也不被世家喜歡,臣以為這是因為皇家的超然地位決定的,皇上有生死予奪的大權,這對于世家就是一種威脅,所以世家就會聯合起來限制皇上的這種權利,隻是沒人能夠衡量這種權利的大小,那麼世家就會無限壯大,保證自己有克制的能力,最終成為一種對立。”

“所以朕就像帶着鐐铐在跳舞。”

楊師道聽着皇帝的感慨不敢接話,他現在是徹底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剛開始的選後事件,楊師道隻是以為皇帝不想被世家擺布,後來的恢複科舉他才知道皇帝是想擺脫世家的禁锢,這件事他不敢再妄議了,因為他不敢猜想這樣做的後果,世家是幾百年不斷發展壯大過來的,世家不是單指哪一家,是執掌整個朝堂的權勢的統稱,甚至南北一團亂局的時候世家自己都是可以立國的,比如蘭陵蕭氏,家族不止出過一個皇帝,後來雖然被隋一統,但世家依舊是世家,隋文帝已經把國家治理的很不錯了,還是需要依靠世家,直到隋炀帝上位然後隋亡,沒準隋炀帝活着的時候也跟自己的朝臣說過同樣的話,“朕就像帶着鐐铐在跳舞。”現在的情況跟那時候何其相似,一樣的二世,一樣的科舉,曆史是在重演嗎?他猜不到别人怎麼答複隋炀帝,但隋亡了是事實,所以有前車之鑒的事,他不敢随意開口,但皇帝現在對自己的做法,恐怕就是需要自己或者說是強迫自己做出選擇了,隻是不等楊師道說話,皇帝繼續開口了。

“知道為什麼愛卿會成為侍中嗎?”

“臣,不知。”楊師道不懂皇上為什麼轉移話題了。

“有些人總是不明白自己的位置,總是想做一些超出自己權力的事情,朕以為愛卿也許不能免俗,直至等到最後一刻,愛卿的做法朕很欣慰,所以朕覺得侍中比較适合你。”

最後一刻?什麼意思?楊師道還是不太懂皇上的意思。

皇上看着楊師道疑惑的樣子笑道:“我答應過那孩子,會讓她進宮的,因為我跟她有一些特殊的緣分,但我又不想她陷入一些不好的紛争,如果愛卿送她進宮的話,那她現在就該出宮回家了,所以朕等到最後一刻,既然愛卿沒有送她進宮,那朕自然不會食言了。”

楊師道這時候才想到皇上說的是如意,難怪當初通知如意進宮的女官是在期限的最後一刻才到了楊府,原來是皇上對于自己的考驗,就是想看看自己在選後事件中的立場,這還真是有些出人意料啊,看來皇上的布局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因為據如意所言,她跟皇帝的第一次見面是在楊府的花園,那是一年前的事了,所以皇上那時候就決定今天的事情了嗎?楊師道不敢猜測,隻能道:“臣代那孩子謝謝皇上。”

皇上見該說的都說明白了,就揮手讓楊師道離去,楊師道躬身行禮告辭。

回到家後楊師道和妻子桂陽長公主、妹妹楊氏坐一塊說起了今日朝會上發生的事情,二人一片震驚,原本以為隻是關于皇後之位的事情,沒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轉折,楊氏不明白,桂陽長公主也不明白,桂陽長公主喃喃自語道:“二郎這是想要做什麼?好好做這個安穩的皇帝不好嗎?為什麼偏偏要走炀帝的老路?”

楊氏也是疑惑道:“皇上難道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嗎?畢竟有炀帝的前車之鑒?”

楊師道歎一聲氣道:“诶,我也猜不透啊,我們一直以為皇上是想跟我們一樣希望保持現狀,隻是沒想到皇上會有這麼多的謀劃,這完全是蓄謀已久的舉動啊。”

楊氏問道:“哥哥什麼意思?”

“牡丹,我也是回家以後才慢慢想明白其中的關節,現在想來恐怕從皇後娘娘薨逝就開始布局了,從各家想要争皇後之位就有人在不斷引導,這個人就是房玄齡大人,用慶典的勝敗決定皇後之位誘惑各家聯合,這樣皇上就可以看出朝上衆臣的陣營,大家都以為自己是在聯合起來對付皇上,這又何嘗不是皇上的引蛇出洞呢?這一步完成之後就是各個擊破了,皇上先是任命長孫無忌為右相,以長孫無忌的威勢,這就是皇上過去無往不勝的先鋒啊,由長孫無忌來開路,朝堂上沒有誰敢正面對抗的,然後就是我了,皇上一直在考量我們的立場,明白以後就知道我們不會跟他們沆瀣一氣,所以就有了我這侍中,再然後就是太子三師拉攏山東士族,穩住了這幾方勢力,最後圖窮匕見就是恢複科舉,但這時朝堂上的世家聯合早就成了一盤散沙,哪還有之前安排皇上選後的氣焰,最重要的是衛國公李靖和大将軍侯君集偷偷地還朝,皇上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引蛇出洞、誘敵深入,雞父之戰,皇上這是把戰場上的計謀用到了朝堂上,如果說選後事件是皇上對世家說不的話,那恢複科舉就是皇上對世家開戰了,皇上用自己十幾年的經營畢其功于一役對世家開戰,當然,科舉恐怕隻是一個開始,隻是皇上想對世家說的第一句話,這個皇帝跟其他的不一樣。”

其他兩人聽了楊師道的話都懵了,都知道朝堂險惡,但沒想到皇上和朝臣之間的争鬥居然到了這樣的境地,這皇上一套連環計看似赢得了這次戰争的勝利,但世家們會善罷甘休嗎?

桂陽長公主擔憂道:“二郎這是何必呢?這十幾年的皇帝他做的不是好好的嗎?跟世家相安無事過去就可以了,這天下不一樣太平安樂嗎?到底是為什麼想要走這一步呢?世家都存在了幾百年了,這天下也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來之不易,前朝的教訓曆曆在目,他怎麼就敢這麼做呢?”

楊氏道:“皇上這是有大志向啊,想要解決世家對于皇權的禁锢,隻是皇上已經宣戰了,那以後君臣之間恐怕少不了各種争端了,哥哥可有什麼打算?”

楊氏突然想到了什麼,問道:“哥哥剛剛說皇上召回了衛國公和大将軍?”

“是啊,我開始也是大吃一驚,你想到了什麼?”

楊氏猶豫的道:“郭孝慎也剛剛回來,難道他是跟兩位将軍一起回來的嗎?”

楊師道也是一愣,最近由于擔憂的事情太多,對于家裡的事不太上心,他不知道郭孝慎回來的事,不然應該可以猜到些東西的,隻是郭孝慎雖然在吐谷渾從軍,但他怎麼會有資格跟衛國公和大将軍一起回來呢?于是他想着問一下郭孝慎:“他現在在家嗎?我問他一下。”

“不在,自他回來以後青蟬也不去教坊司學舞了,每天拉着郭孝慎滿長安城的玩,夜色起來還要去夜市,每天過得很開心,之前是我忽略的這孩子了。”

“這也不怪你,我想那孩子有心思也不會告訴你的,她是個懂事的孩子,跟如意一樣,都有自己的主見,有郭孝慎陪着也挺好,不然一個人早晚憋出病來。”

“說起如意了,哥哥,這次你負責安排那些入宮的孩子,如意可以回家嗎?”

“我也考慮了這個問題,今天皇上還特别跟我說起了如意,說是跟如意有一些特别的緣分,所以皇上才答應如意進宮的請求,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按理說皇上認識如意也就一年多,哪來的特别的緣分了?我現在迷惑了。”

楊氏猶豫一下道:“不是的,哥哥知道如意出生的那段時間,正是皇上和隐太子鬥争最激烈的時候,士彟為了不參與到這件事的渾水裡,就連如意當年的百日宴都沒有邀請任何人。”

楊師道點頭,他知道這件事,楊氏當時還特意因為這件事請教了楊師道,這裡面也有楊師道的主意。

楊氏看哥哥想起了這件事繼續道:“士彟當年也是這樣做的,沒有邀請任何人,但是有人卻不請而至。”

“是皇上?”

“是,當時皇上突然臨宴,士彟跟我都很意外,那時候應該才是皇上和如意的第一次見面,并且皇上還給如意起了名字。”

“武...武照?是皇上起的名字?”

“是,皇上說是為了軍武時和士彟的肝膽相照之意,所以起名為武照。但是我們為了不張揚,一直很少提起這件事,也很少講起這個名字的由來,隻是沒想到如意回到長安後還有機會跟皇上偶遇,我想這也是皇上說的特别的緣分吧,所以才會提攜如意進宮。”

桂陽長公主疑惑道:“這不是挺好嗎?這麼看來皇上應該對如意不錯的,那你為什麼堅決反對如意進宮呢?”

楊氏心中糾結,她知道不可以把如意道觀測命的事說出來,因為太過驚世駭俗,直接說如意被算命的說會做皇後嗎?這種話說出來都是一種罪,她怎麼敢張嘴,但是她又怎麼解釋呢?老道到現在為止,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算的很準了,她不得不信,楊氏隻能半遮掩的說:“有道士為如意批過命,說是如意進宮會有生命危險,我也這麼認為,以我們楊氏現在這樣的條件,進宮恐怕不太合适,剛剛哥哥也說了,隻怕以後朝堂少不了争端,那後宮恐怕也躲不過去,所以如意真的不适合過去。”

“原來是這樣,可是這件事我們也沒有辦法啊,如意是皇上欽點的人,她隻能留在宮中了。”

“如果這樣,我們隻能盡量想其他辦法了,隻願如意離是非遠一點。”

“你是想?”楊師道問。

“是啊,我們不是跟賢妃娘娘還有一些關系嗎?這件事找淑妃娘娘不合适,那就隻能麻煩賢妃娘娘了。”

燕賢妃,李世民的四位大妃之一,在這一次的選後事件中跟楊淑妃一起置身事外,她平日裡也是最低調的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燕賢妃跟楊氏也是表親關系,從輩分來說燕賢妃是如意的表姐,所以在如意必須進宮的選擇下,楊氏希望把女兒托付給燕賢妃,能夠保着如意遠離是非,于是馬上修書一封送進了宮中。

雖然事情多了許多曲折,但到底還是讓如意得償所願,可以侍奉宮中了,隻是如意現在對這些還是一無所知,不知道這曲折中隐藏的危險,也不知道娘親楊氏私下的安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