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36章 牛進達解西線之圍 武楊氏拆如意之困

第36章 牛進達解西線之圍 武楊氏拆如意之困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侯君集接到吐蕃敗退的消息後,還是不敢确定這到底是不是吐蕃的疑兵之計,為了求穩還是帶着自己的大軍主力來到了戰場附近,其實這也是吐蕃的打算,之前隻知道唐軍善戰,但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并沒有直觀的了解,現在看着侯君集帶來的大唐主力,也是認識到了唐軍的強大,百裡連營,旌旗遍布,戰馬奔騰,氣勢森然,的确是百戰之師,這時吐蕃才有了真正的退走之心,這樣的大勢面前,個人的骁勇已經不值一提,即使吐蕃軍各個悍不畏死也不可能沖破這樣的洪流,這是量上的差别,更别說雙方的裝備也不能同日而語,所以開始遣使謝罪求和,并且為了表示誠意,吐蕃王松贊幹布直接退兵離開了已經占領的吐谷渾、黨項、白蘭羌之地,侯君集就是在這樣的結果下為皇帝上報了戰果,并且隐晦的提及了吐蕃想要和親的意思,這也是在皇帝的預料之中,這也是皇帝最想要的結果,隻有這樣他才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高句麗,完成自己的夙願。

侯君集的消息雖然已經到了,但是吐蕃求和親的國書和敬獻的國禮還在路上,因為出于對唐皇帝的尊重,松贊幹布派出了自己的大論薛祿東贊前來長安(相當于唐宰相),所以陪同的隊伍堪稱浩大,這樣的長途跋涉就注定了不會走得太快,可能需要一兩個月時間,隻是和親的事已經需要皇帝開始擺上了皇帝的案頭。

和親,這件事對于大唐來說并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之前也有把皇家宗室女嫁給異族的先例,也就是在一年前,弘化大長公主被皇帝嫁到了吐谷渾,但是大唐對嫁女和親的事是不同于漢初的漢匈和親,雖然都是和親,但漢初是因為自己屬于較弱的一方,對匈奴的和親是真的求和,而唐的和親多數時候是在唐擊敗對方之後的拉攏和控制,甚至是優待,也是用皇家女的聯姻以示優待。

隻是這一次的吐蕃和親卻不同以往,大唐并沒有真正的擊敗吐蕃,一是皇帝沒有太多的耐心,現在皇帝滿腦子的執念都是擊敗高句麗,而想要擊敗吐蕃必然不是一年半載能夠結束的,皇帝不想把精力浪費在這件事上面,二是征服吐蕃并沒有太多可以看得見的利益,擊敗突厥可以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擊敗吐谷渾、高昌就可以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重啟絲綢之路,擊敗高句麗這是皇帝的夙願,這樣可以解開大唐從皇帝到百姓的心結,從此唐人就是唐人,不再是隋人,大唐也不再是唐承隋制,而是漢唐之風,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這是李世民必打的一戰,甚至是想要必勝的一戰,這樣對比下來,吐蕃對于皇帝就是雞肋,之前在戰事初期就已經做出了分析,吐蕃氣候多變,土地貧瘠,百姓不事農桑,這樣的地方皇帝拿來幹嘛?更别說現在的吐蕃在明主松贊幹布的治理下還算是塊難啃的骨頭,所以皇帝對此更加沒有興趣,也就不想再耗費時間,甯願選擇用和親的方式來解決。

隻是和親歸和親,皇帝的性子卻不會允許自己簽這城下之盟,渭水之盟這樣的屈辱有一次就夠了,和可以,但必須是赢了以後的和,這也是皇帝要求侯君集此戰不惜代價隻求必勝的原因,現在皇帝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和親的人選該怎麼抉擇?畢竟這一次的和親不同于以往,大唐雖然取勝,但吐蕃并沒有完全被擊敗,這就決定和親不隻是和親,還要能夠在大唐和吐蕃之間發揮作用,皇帝可不想被吐蕃接二連三的要求和親,最後成了漢匈和親的那樣,再有就是皇帝可不想在自己遠征高句麗的時候接到後院着火的消息,所以和親吐蕃的人選就成了皇帝不得不深思熟慮的事,因為這樣的難題不亞于一場戰争,并且是沒有支援的戰争,皇帝的選将就需要萬分慎重。

另一邊,如意在聽了高陽公主的話以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所以就想問一問自己的娘楊氏,就找了一個借口出的宮來,這還是在自己家搬家以後如意第一次回家,上一次如意被皇帝冊封為才人,她的兩個哥哥武元慶、武元爽都得了一個通直郎的散官,為此武家大伯武士棱特别選擇來長安城居住,讓楊氏的這兩個“孩子”多多“盡孝”。

這都是楊豫之給如意帶來的母親楊氏在給如意的信裡寫的,楊氏沒寫的是武士棱想要買房子錢不夠都是找自己要的,楊氏哪有錢?隻能跟自己的哥哥楊師道借,說是借,可楊師道也沒有想要自己的妹妹還過,隻不過是為自己的妹妹抱不平罷了,之前因為隋亡楊氏家族敗落,楊氏不得不跟一些朝堂新貴結合,所以楊氏嫁給了武士彟,卻沒想到在武士彟去世後武家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妹妹,妹妹為了家醜不想外傳隻能打落了牙往肚子裡咽,這也沒什麼,就算是妹妹被趕出家門,還有自己來照顧,可是這武家也太不要臉了,自己的外甥女冒着生命危險在宮裡博得了一個才人的身份,這些人又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屁颠屁颠的跑來了長安,甚至買房子還要來找“母親”楊氏要錢,現在想起來“盡孝”了?之前把孤女寡母大冬天趕出家門的時候怎麼不提盡孝?這可把楊師道氣得不輕,但還是被自己的妹妹勸了下來,畢竟武元慶和武元爽還是武士彟的孩子,也就算是楊氏的孩子,如意的哥哥,雖然他們對自己不好,但還是不想武家散了,這會讓楊氏覺得有愧于武士彟,并且讓武家重歸于初也是如意的願望,所以她才會決意進宮,希望用自己女子的身份改變命運,言至于此,楊師道知道自己的妹妹說的都有道理,隻能喟然一歎。

這些東西如意都不知道,楊氏知道女兒在宮中不易,也是報喜不報憂,所以如意知道的就是武家兄弟來長安買房子為楊氏盡孝來了,聽到楊氏這樣說如意就開心多了,這也是她冒險進宮的目的,現在算是滿足了。

唐時的宮廷管理因為社會風氣的原因,以及六尚制度的各司其職,對于宮人的管理并不會向後面的朝代一樣嚴格,也不會絕對禁止後宮之人出宮,甚至一些後妃還會在皇宮之外有自己單獨的處所,不太重要的事情隻是需要每次出宮向内侍監(内侍省主官,官職名稱)報備以及向皇上請求。

如意到家之後正好看到了牽着馬載着青蟬的郭孝慎,原來郭孝慎就是為侯君集送信的信使,這是郭孝慎對侯君集特别請求的事情,這高頭大馬又是引得武家兄弟一陣豔羨,武士棱沒有出來,隻是二人也沒有過多停留,就一起出去遊玩昆明湖了,還是一切照舊,青蟬給郭孝慎跳舞,郭孝慎給如意講天南地北,各地風俗,還有各地的舞蹈,對此楊氏和如意也是習以為常,随二人自去。

楊氏知道如意能出宮找自己肯定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才會來找自己,所以在郭孝慎和青蟬離開之後就不動聲色的讓如意進屋,如意也是跟兩位兄長示意一下就跟着楊氏走開了,武家兄弟二人不知道如意回家幹嘛,這也是如意被趕出武家之後大家的第一次見面,所以兄弟兩個尴尬一笑就過去了。

如意跟着娘親楊氏到了屋子裡,細細的說了自己現在遇到的難題,太子為了自己能夠在皇帝前面說自己的好話,用登基以後後宮的位置收買和拉攏如意,如意說完這些話,楊氏感覺一點也不陌生,因為前隐太子李建成也這麼做過,那時候隐太子也是為了自己太子之位的穩固,收買和拉攏了很多皇帝李淵的後宮妃嫔,不但在李淵面前說夠了隐太子的好話,也在李淵面前說夠了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壞話,這一樣的套路居然會落在自己的女兒如意的身上,皇宮之内還真是沒有新鮮事啊,故事也總是在重演,隻是過程總是勾心鬥角,結果也是血淋淋的。

如意聽母親這麼說才知道了過去的一些皇宮中的往事,原來隐太子也做過這樣的事,自己現在經曆的都是過去别人已經經曆過的,或者說母親甚至是親眼所見的,這也是楊氏不想如意進宮的原因,你可以不去惹事,但事情會來找你,你很難躲得過去,這時候如意反而有些後悔自己的作為了,明明娘親說過不要表現的太優秀,結果還是因為救災的原因被太子盯上了,現在隻能看楊氏給自己的女兒什麼建議了。

在楊氏母女還在商量的時候,武士棱得到了如意回家的消息,心裡一股子氣,因為如意回家沒有先去看望自己這個武家的大伯,現在武士彟去世了,自己不就算是武家的話事人嗎?如意卻沒有第一時間來看自己,沒規矩,武家兄弟還說了一句,如意好像是有什麼事來家裡跟楊氏商量,武士棱眼睛也是一瞪,一群婦人之見,有什麼事她們能商量出結果,再說了現在如意就是武家能不能重新崛起的希望,有什麼事也得自己出主意才行,靠一個頭發長見識短的楊氏能有什麼辦法?如果當年不是楊氏的阻擋,武家靠着武士彟早就成了世家子弟了,結果現在呢?想到這裡武士棱馬上就向楊氏的屋子走了過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