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59章 高陽辯機千古迷案 李世民雷霆定乾坤

第59章 高陽辯機千古迷案 李世民雷霆定乾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楊豫之死後皇帝以為世家對自己的試探已經結束,隻是事實證明李世民還是想的簡單了,楊豫之的事剛剛沉澱下去不久坊間又有了傳聞,說是皇帝的女兒高陽公主府上經常會有一個和尚出入,怕是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傳言甚嚣塵上,高陽公主不是楊豫之,自然沒有人敢直接上門捉奸,這個謠言陰險就陰險在被造謠的人沒有自證清白的機會,(相當于現在社會一些女性被造黃謠,你沒有辦法自證清白),造謠的人自然就是知道高陽公主沒有辦法自證,可謂是陰損之極,這也是皇帝對國家,對民心逐漸失去控制的表現,皇帝末期各種牛鬼蛇神,魑魅魍魉必然會生亂。

高陽公主自從高僧玄奘回到長安城之後,因為一本《大唐西域記》結識了編撰這本書的作者譯經大德辯機和尚,後來高陽公主因為思念自己的密友文成公主,想讓辯機和尚為自己講一講文成公主從吐蕃送回來的經文以解相思之情,所以辯機和尚就成了高陽公主的座上賓,這樣的事放在之前本來也沒什麼,但是眼下白日星現人心惶惶,各種謠言就應運而生,不胫而走。

面對這樣的謠言即使是李世民也沒有辦法,以至這件事因為高陽公主的身份尊貴波及到了朝堂上,侍中劉洎在朝堂上提出了這件事的影響,認為高陽公主結交和尚這件事不得不查,不然民間的非議恐怕會影響皇帝的民心。

劉洎其人出身南陽劉氏,曾經侍任隋末南朝蕭銑政權,後來降唐後在朝為官,這時候已經在任侍中,也是以直谏著稱。

李世民也認為這件事需要給百姓,也給自己的女兒一個交代,既然劉洎說出了這樣的話,那也就正好把這件事交給他,劉洎一直都是以魏征為榜樣,這件事交給他皇帝也放心。

隻是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洎接旨調查此事,卻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對什麼樣的人。劉洎詢問高陽公主是否于和尚辯機有私通之事,對于坊間流言如何解釋,高陽公主道:“你算什麼東西,我憑什麼向你解釋,我貴為皇家天女,誰有資格讓我解釋?我高陽偷情?笑話!有誰配讓我偷情?坊間有什麼流言我不在乎,怎麼處理也是你的事,但我高陽做過的事我不會不敢承認,我沒有做過的事也不需要給任何人解釋。”

這就是傲氣的高陽公主,她的驕傲讓她敢于說出做就是做過,沒做就是沒做過,再說這件事她也無愧于心,也是一種羞辱,她隻是在懷念自己的密友文成公主,憑什麼會遭受這樣的謠言中傷,對她來說這就是一種侮辱,不怪她不給負責調查的劉洎好臉色。

但這樣的回答對于劉洎的調查不算是需要的結果,沒辦法劉洎又找到了傳聞中與高陽公主私通的另一個人,也不是普通人,是玄奘歸國以後的九位譯經大德之一,玄奘的弟子辯機和尚,面對劉洎的詢問,辯機倒是沒有說什麼激烈的話,隻是簡單的說自己一直在為高陽公主講經,因為高陽公主思念和親吐蕃的好友文成公主,所以邀請自己過去講讀吐蕃佛經。

然後辯機就是一言不發,始終在安靜的念經,隻是留給劉洎一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就是自己現在被造謠那一定是自己過去這樣的做過,所以現在才會這樣,這也是一種修行。

劉洎繼續問:“你不怕被冤枉嗎?”

辯機和尚道:“有大德白隐禅師受到鄰家女子誣陷,說是懷上了禅師的孩子,禅師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泰然處之。事後有人問禅師被污蔑冤枉,名聲掃地為什麼始終不辯解?禅師說出家人視功名利祿為身外之物,被人誤解冤枉于我沒有關系,佛祖還會被人冤枉呢。何況是自己呢,這說明我的修行不夠。”

無奈之下劉洎就是帶着這樣的答案回到了朝上,可是這樣的結果哪能解釋清楚這件事,流言反而是愈演愈烈,甚至百姓在辯機修行的弘福寺外有謾罵的,有吐口水的,也有倒髒水的,都認為自己這麼多年是被辯機這樣的和尚欺騙了,自己這麼多年的布施供養居然會是一個好色之徒,李世民去年才因為玄奘的回歸用佛法穩定了民心,結果現在因為辯機和高陽的流言就快要毀了玄奘在百姓間的形象,可以看到散布這個謠言的人也是一個權謀深厚之人,一下子就摧毀了李世民的兩步棋。

最後皇帝實在是沒有了辦法,就想着劉洎強行捉拿辯機和尚問法,這件事既然無法證明清白,可民心也需要穩定,那就隻能忍痛犧牲辯機了,總不能犧牲自己的女兒吧。

隻是皇帝的打算并沒有實現,就在劉洎帶着人去捉拿辯機和尚的檔口,弘福寺外的空地上用木材搭起了一個台子,辯機從寺廟中走出,一步一步的走上了高台,周圍還是謾罵他的人,隻是大家不明白辯機這是要做什麼,劉洎過來之後也是看不懂辯機這樣的操作。

這時候弘福寺内又走出了九位和尚,玄奘走在最前面,後面是他的另外八位弟子,也就是綴文譯經的九位大德之八,加上台上的辯機就是九人,八人跟着玄奘走到木台的近前,玄奘孤身走上木台道:“辯機,你可想清楚了?”

辯機雙手合十道:“師傅,這就是我修行中的劫難,佛祖可以以身飼鷹,現在我應以死明志。”

玄奘不再說話,隻是向辯機施禮之後就走下高台,一個徒弟給玄奘拿過一個火把,玄奘點燃了木台,然後坐在地上開始頌念經文,辯機剩下的幾個師兄弟也跟着玄奘坐在火焰包裹的木台下頌念經文。

這時候圍在周圍的百姓才知道這個木質的高台是幹什麼的,原來是為了辯機自焚的,圍觀的人都很震驚,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錯怪辯機了,辯機十五歲出家為僧,成名多年,真的會是一個好色之徒嗎?看着眼前的熊熊烈焰,一個接一個的百姓也開始雙手合十頌念經文,最終辯機在烈火中成為了一片飛灰,成全了自己的修行,證明了他和高陽公主之間的清白,也證明了他無愧于大德高僧這樣的形容。

此時現場不遠處的一輛馬車内高陽公主坐在裡面,她看着自願赴死的辯機和尚,也是淚流滿面,是她害死了這位大德高僧啊。

在當場的百姓眼裡,劉洎和皇帝就成了逼死辯機和尚的兇手,所以所有的民怨又轉移到了劉洎的身上,事情傳到皇帝耳中後,為了平息民怨李世民隻得忍痛下诏賜劉洎在家中自盡,劉洎也是深知這件事的影響甚大,并且他還是親眼目睹了辯機的自殉,當時心中也是極為震撼,現在這樣的事落到了他的身上,劉洎也是坦然,他一直以魏征作為自己谏言的榜樣,現在為自己招來了禍端,但他卻不後悔,作為谏官他早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于是面對前來給自己送行的長孫無忌道:“請長孫大人轉告皇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臣,無悔!”這樣一位極負盛名的直臣成為了這件事的陪葬品。

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豔情風波算是被平息下來。(改自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豔情史)事後李世民還是怕這件事波及到自己的女兒,借着為房玄齡進宮治病的名義把高陽公主也招進了宮負責“照顧”自己的公公。

房玄齡作為唐代第一賢相,從大唐晉陽起兵就開始跟着李世民,後來還會成為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再到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房玄齡都是李世民最堅定最忠心的支持者,所以李世民對于房玄齡的鐘愛還是區别于同樣愛惜的魏征的,魏征那樣的直臣他的無私會讓所有人敬佩,但房玄齡會是一直陪着你的家人,所以李世民在知道房玄齡病重後特别把他接到宮裡照料,每天都會有禦醫為其醫治,每天也會供給禦膳,李世民還會每日親臨探望,這對于一個臣子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榮光,在高陽公主的事情發生之後,李世民順便把自己的女兒招進了宮來照料自己的公公,一來是避一避外面的豔情風波,二來也算是盡一盡作為兒媳的孝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