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場對于同一件事情總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武皇後的《外戚誡》。
從李績夫婦看來,這件事就是皇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雖然上表《外戚誡》的是武皇後,但皇上的本意必定劍指監國長孫無忌。
而在李治看來,他為什麼這麼做?難道李治不認同自己的舅舅?還是真的因為李治受長孫無忌掣肘久已,所以想要擺脫長孫無忌的掌控?李治曾經私下對武皇後有言,先帝說以史為鑒,外戚幹政很少有好的結局,擺在眼前的就是大隋,隋文帝楊堅的江山是怎麼來的?楊堅這個北周皇後的父親是怎麼由外戚成為大隋的皇帝的?
從武家兄弟來看,這是武皇後還在嫉恨武家多年前的所為,所以才刻意的針對本該被獎賞的武家,甚至把本屬于武家的武士彟的國公位都“暫時擱置”。
從武母楊氏來看,武皇後這麼做就是因為自己新上位,資質尚淺,立足未穩所以需要韬光養晦,示之以弱。
這就是人們從不同角度看到一件事的不同結果,而這些結果不能說是錯,也不能說是對,也有可能都對,隻是答案隻有提出《外戚誡》的武皇後自己知道。
審時度勢?韬光養晦?收買人心?夫唱婦随?有仇必報?為什麼不是都可以呢?拿自己本就不喜歡的武家兄弟做自己的形象工程,哪怕隻有這一點武皇後都會願意,武皇後不是一個睚眦必報之人,但也從來不是以德報怨的聖人,在她心裡武家兄弟罪責難逃,何況還有更多的利處,這就是武皇後的想法。
沒人能知道長孫無忌在面對《外戚誡》時的想法,長孫無忌還是一如既往的沉着冷靜面不改色,似乎《外戚誡》于他而言是事不關己,但後宮已經有人怒不可遏,長孫德妃,在聽到武皇後上表《外戚誡》之後,德妃一陣狂怒,現在後宮一品大妃就兩人,武皇後和自己德妃,武家小門小戶有個屁的外戚幹政,所以武皇後此舉必定是在隐喻自己,于是德妃就怒了,武皇後這是扳倒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不滿足,現在把矛頭對準自己了?
長孫德妃可以說是李治後宮最特殊的女人,她出身長孫氏,所以她可以地位超然,目中無人,即使她不介入後宮的明争暗鬥也沒人敢招惹她,并且德妃進宮的原因是王皇後多年不孕,所以德妃進宮說白了就是為了對王皇後取而代之,這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德妃一直以來也是這麼想的,王皇後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王皇後一直也對德妃退讓三分,可以說皇後之位就是德妃自以為的囊中之物,隻待德妃懷孕這件事就會理所當然。
可惜長孫無忌對王皇後失去掌控,反而被王皇後算計意圖李治和長孫無忌自相殘殺,這樣也就有了王皇後謀害李弘之事,緊接着就是李治廢後之事,德妃隻能眼睜睜的看着皇後之位距離自己漸行漸遠,德妃惶恐,并且她也從王皇後那裡知道了自己長久以來沒有懷孕居然是李治的所作所為,長孫德妃為此特意寫信告知長孫無忌,結果長孫無忌的回複沒有等到,卻等到了武皇後的《外戚誡》,這時候德妃才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沒有等到長孫無忌的回信,原來是在朝堂被皇上針對了,無暇他顧,所以《外戚誡》就是武皇後對自己的陰謀。
這時候的德妃實際上是有些被仇恨沖昏了頭腦,長孫無忌的确是外戚,卻不是她的外戚,而是後宮另一個女人的外戚,長孫皇後,不是她長孫德妃,但這不是德妃考慮的事,從她知道自己不能懷孕是李治所為之後,這就是德妃心中的不平事。
德妃是驕傲的,她的出身也足夠讓她驕傲,長孫氏,有監國長孫無忌在朝,長孫氏的任何一個人都值得驕傲,這樣的驕傲可以讓德妃看不起曾經的王皇後,可以讓德妃不屑于參與後宮的任何苟且,在安思定公主被害的時候德妃可以當做無事發生,在李弘被害的時候德妃也可以置身事外,武如意這個女人也從來沒有入過德妃的法眼,所以不管如意是否被害,是否可憐,德妃都可以不放在眼裡。
這就是實力,一力可以降十會,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無視任何陰謀詭計,後宮女人的那些陰謀詭計,争寵奪愛,在德妃眼裡都是笑話,包括王皇後、蕭淑妃,以及武皇後,就像是一個大人看着小孩子們在争搶一個不屬于她們的東西。
可偏偏就是這個女人,德妃從來都沒有放在眼裡的女人,在德妃看不起的角落一步一步扳倒了王皇後和蕭淑妃,還搶走了德妃的皇後之位,這讓德妃的驕傲變成了蒙羞,現在這個女人還不知足的把手伸向了自己,所以武皇後這是想對後宮趕盡殺絕?還是以為自己是王皇後、蕭淑妃那樣的廢物,自己可以看不起後宮的那些蠅營狗苟,但不代表自己不會,現在德妃想要斬斷武皇後伸向自己的手,給武皇後一個教訓,雖然還沒有收到長孫無忌的回信,但德妃認為僅憑自己這件事就可以手拿把掐。
德妃要告訴武皇後一個事實,皇後也不一定是後宮最有權勢的人,就像皇帝不會總是這天下權勢最大的人一樣,有時候皇後也要看妃嫔的臉色才行,就像是王皇後,這就是現實,武皇後要學會像王皇後一樣懂事!
武皇後還不知道自己新上位就已經有了長孫德妃這一尊大敵。
按照後宮的慣例,後妃們每隔三日都需要到皇後娘娘的寝宮見安,類似于前朝的朝會,雖然後宮沒有前朝的許多事,但這也是後宮的規矩,尤其是現在武皇後新上位,之前因為廢後引起的風波現在也平淡下來,宮裡的規矩也就開始外甥打燈籠——照舊,武皇後也安排自己的尚宮去通知後妃們知曉此事:兩日之後,皇後娘娘處恢複見安之事。
這本來不是一件大事,隻是依照舊例而行,所以很多後妃聽到這個消息也就沒有意外,變了的隻是皇後娘娘,不是她們,所以以前怎麼見安現在還怎麼見安就行了,不同的是這是武皇後榮登皇後之位後的大家第一次見安,大家少不得還要為新皇後娘娘準備一些見面禮。
可是武皇後千不該萬不該得罪了後宮碩果僅存的一位大妃長孫德妃,所以這第一次見安的事就成了長孫德妃的機會。
在後宮的妃嫔們得到皇後娘娘見安的消息後不久,大家又得到了一個消息,長孫德妃娘娘召集後宮所有妃嫔相見,不是兩日後,而是明天,希望後宮的各位娘娘千萬莫要“缺席”。
長孫德妃這一下把後宮的妃嫔搞得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德妃娘娘這是想要幹什麼?”這是所有人的疑問。
要知道長孫德妃自打進宮後可是一直眼高于頂,完全看不上後宮的其他妃嫔,大家也都理解,畢竟德妃娘娘出身長孫監國的長孫氏,地位超然,進宮的目的很多人也明白,就是沖着皇後之位來的,所以德妃看不起人很正常,就算如此大家也要使勁巴結着她,即使德妃這樣容易被人腹诽,甚至武皇後做了皇後讓德妃竹籃打水一場空也有人幸災樂禍,但這都是私下裡的事,擺在明處現在長孫監國依舊是監國,德妃依舊是德妃,大家可不敢得罪德妃。
隻是眼看着德妃娘娘召集大家相見的消息,所有人都感覺出了其中和武皇後較勁的意思,不然為什麼時間要比武皇後見安不早不晚隻早一天?以前王皇後在位的時候德妃娘娘可沒有這麼幹過,那時候的德妃娘娘甚至不屑于幹這種事,因為當時德妃認為皇後之位于她就是遲早之事,現在就這麼火急火燎的幹太小家子氣,不符合一位未來皇後娘娘的氣度,她要什麼權利都要名正言順。
現在德妃這是故意這麼幹,把自己争權奪利的心思擺在了明處,後妃們在向皇後娘娘見安之前要先見自己,她依舊不屑于偷偷摸摸,德妃就是要明确的告訴武皇後,你可以是皇後,但隻有皇後的名,沒有皇後的實,皇後之位,徒有虛名,徒有其表,我德妃雖然沒有皇後之名,但後宮是個講究權勢的地方,我就要站在你的前面,看誰敢不從。
德妃不知道她這一下可把後妃們逼瘋了,德妃娘娘這麼做就是讓她們選邊站,是選擇長孫德妃,還是選擇武皇後?這算不算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你皇後娘娘和德妃娘娘争這個顔面,受苦的卻是她們這些下面的妃嫔,想要不得罪德妃娘娘那就必須要去德妃娘娘那裡見安,不怕得罪德妃娘娘那就不用去德妃娘娘那裡,畢竟德妃娘娘見安要比皇後娘娘那裡早一天,德妃是後妃們邁不過去的檻。
這就是後宮,有些事你惹不起,但你也躲不起,大家都知道德妃娘娘不好惹,所以不敢得罪,現在就不是你敢不敢惹的問題了,甚至是你敢不敢躲的問題,德妃娘娘送出的橄榄枝看誰敢不接。
答案很顯然,這時候的長孫監國依舊名聲在外,大家對德妃娘娘依舊得罪不起,既然德妃娘娘相召,那大家隻能乖乖“不敢不從”,至于第二天見安皇後娘娘的事,該見見,皇後娘娘若是有意見那就去找德妃娘娘,希望别牽連到她們這些“下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