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過後,短劇拍攝正式殺青。
吳嘉軒安排了殺青宴,整個劇組的人都聚在了一起。
衆人經過長時間的工作磨合早已熟悉,飯桌上喝酒玩笑好不熱鬧。
人一多的宴席結束起來就會拖延,蔣熙幾次翻手機看時間,想提前離席又找不着時機開口。
吳嘉軒就坐在她身側,餘光看到她心不在焉的樣子,低頭湊近道:“你要有事就先回去。”
有人點了新菜,服務員從她這邊往桌上端,蔣熙側了側身:“提前走沒關系吧。”
“不用管那麼多,你直接回去。”吳嘉軒說。
得了他這話,蔣熙放下心:“那我先走了,謝謝學長。”
一旁和助理交代完工作的大林見此情景,拿起酒往吳嘉軒杯裡倒滿:“老吳,你對這實習生可真是夠好啊。”
吳嘉軒擡了下他手,挪開酒杯不甚在意道:“就一殺青宴,早點離席也沒多大事。”
“十分鐘看了八次手機,我剛可是看見她在和誰發信息了啊。”大林說。
吳嘉軒沒說話。
那日于蘇宸來探班的事他聽說了,蔣熙和人談戀愛的事自然沒落下。
他從一開始就覺得兩人之間的狀态不像隻是因為遊戲在一起,沒想期限一過,果然如他所料那般,該走到一起的人又怎會被遊戲束縛。
大林瞧他悶聲喝酒,遞了隻煙過來:“你對人什麼心思,不打算說說?”
吳嘉軒像聽到什麼好笑的事,睨他一眼:“你什麼時候酒喝多了就開始說胡話?”
“我胡沒胡說你心裡清楚。”
吳嘉軒把玩起煙身,細瘦一截煙身在他指尖來回撚捏,他勾唇輕笑,神情自然:“我讓她來工作室,是真覺得她能力不錯,你再揣摩這些東西要給别有用心的人聽去了對她影響不好。”
大林笑哼了聲,這通話沒一個字聽進去,但人不願明說,他也就不再問,重新倒滿酒後意味不明的說了最後一句:“這年頭怎麼還有人主動選男二的角色。”
......
蔣熙從酒店正門出來的時候,于蘇宸就站在隔壁的超市門口。
他低頭在看手機,偶爾敲幾下字回複,蔣熙在原地站了會兒,隔着幾米的距離發微信過去。
Jxx:【導演不讓我走怎麼辦?】
于蘇宸擰了下眉,臉上不耐,卻還是回:【那你在坐會兒,不用急。】
Jxx:【那你就一直等我結束?】
于蘇宸:【那麼晚你想誰送你回去?】
蔣熙笑了下,繼續逗他:【超市門口有個帥哥,他應該願意吧。】
收到信息那刻,于蘇宸立即擡頭看了過來。
他嘴角勾起,笑容裡無可奈何又寵溺的:“拿我樂呢?”
蔣熙提步向他走近,一本正經道:“偶爾找個樂子有助于我們熱戀。”
于蘇宸心裡歡喜,徑直牽住她手:“那萬一我真等不下去了怎麼辦?”
他掌心有絲涼意,大概是在外頭等久了被風吹的,蔣熙主動和他十指相扣,說:“我們現在是熱戀期,按戀愛進度來說,你不會。”
于蘇宸本還因為她的主動覺得意外,然而她這話怎麼聽怎麼不對,他腳步一停,定定看她兩眼:“照這麼說,後續還要有個倦怠期?”
“可能吧,我看電視都這麼演,那個時候說不定你還真會不耐煩。”
于蘇宸聞言要被氣笑:“少看點電視行不行?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是吧。”
蔣熙無辜的看他一眼,特别認真的回道:“我這專業不研究電視,以後怎麼吃飯?”
她話題跑偏,抓的重點和他說的根本不是一個,于蘇宸伸手輕輕捏了捏她臉頰,聲音裡都是慣着她的意思。
“那我好好研究機器人,請你吃一輩子飯。”
快到宿舍之前,于蘇宸輕拽了下她手腕拉到自己懷裡,像是才想起來怎麼回複似的,貼着她耳邊說道。
蔣熙抿唇,眼神柔柔的笑開,被他抱着的這一刻突然很慶幸自己做了正确的決定。
——和他談戀愛,重新開始。
——
于洛洛自節目結束後就一直忙着參加各種音樂節,聽說于蘇宸和人又談起戀愛特意帶着滿身的八卦味趕回北淮來。
她對于蘇宸的事向來就是好奇又操心的,知道他和蔣熙先前隻是玩遊戲也沒介意,作為和他打鬧了十幾年的半血緣親姐,她看得出來于蘇宸對人有感情。
那時知道兩人遊戲結束她還為此惋惜了會兒,于洛洛是真心喜歡蔣熙,覺得她不作也不嬌氣,頂着張乖孩子的臉,實際上内心叛逆的很,和自己倒是有很多共同點。
這會兒看于蘇宸終于追到手,她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人約出來。
蔣熙這個周末正好有空。
于洛洛開着川崎Ninja400穩穩停在和人約好的地址。
蔣熙看她這架勢,問道:“是要帶我去兜風嗎?”
于洛洛遞來頭盔:“聰明,敢坐嗎?”
“感覺你很厲害的樣子。”蔣熙接過頭盔,用行動告訴她,“可以試試。”
于洛洛帶她去了專門的機車公路上,她喜歡加到最大碼數往前沖,但今天顧及蔣熙第一次坐,速度上到底減緩了許多。
沒想一圈下來,蔣熙揚着嗓子在她身後道:“你盡管開,不用顧慮我,玩這個不就追求速度嘛。”
于洛洛性格飒爽,最想要的就是她這句話,于是話音才落下,輪胎擦過地面發出的轟鳴聲瞬間響徹天際。
因為極快的速度,風聲就像在耳邊呼嘯,蔣熙摟緊于洛洛的腰,歡呼的聲音全悶在了頭盔裡。
不知是第幾圈過後,于洛洛終于停下,她摘了頭盔,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朝後問了句:“怎麼樣?好玩嗎?”
蔣熙跳下車,刺激過後,她嗓音有些啞,沖着人點頭又豎起大拇指:“好玩,很酷。”
機車追求速度與激情,但于洛洛今天選的車遠沒有以往酣暢淋漓,幫着蔣熙解開頭盔扣子,她說道:“那下次再帶你玩,我朋友那兒有一輛更好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