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漢克處聽來轉述,三人皆是唏噓不已。
菲尼克斯不為父母所接受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他變種人的能力。取“菲尼克斯”這樣一個名字,或許也隐含有對自己浴火重生的希冀吧。和他短暫的相處感覺得到,他本質上是個善良内秀的人。與父母之間演變成那種針鋒相對,可能是有負氣、不甘和想要被接受等複雜情緒融合的結果。
沒有人去打擾蝙蝠,哥譚接踵而至的一件件已足夠他焦頭爛額。據說查爾斯給他留了份親筆信,大約是想在他空閑之後也有接觸真相的機會。而萊納的關注點卻在“X教授知道蝙蝠俠的真實身份麼”上。她也确實問了漢克。得來的回答是不怎麼意外的尴尬而不是禮貌的微笑。她想查爾斯多半沒有告訴漢克,即便他本人知情。
當下的哥譚用一團亂麻形容都稍嫌不足。勝利在即的圍剿□□一案,因警察局長、公訴人、法官的喪命和重要證人的出逃而功虧一篑。之前的哥譚有多滿懷信心,現在的哥譚便有多少陰霾當空。
救出證人的據說是個自稱“小醜”的瘋子。多家小報援引消息人士報道,“小醜”與此前向□□請纓殺死蝙蝠俠的是同一人。盡管他的報酬是不肯松口的半數贓款,迫于形勢的□□不得不應諾。而那名所謂證人,則是經受贓款、負責記賬的會計。是香港人,業已潛逃回祖籍,但仍神秘被捕,不少人猜測是蝙蝠俠的功勞。幾項事宜的疊加,讓□□對蝙蝠恨之入骨。
無獨有偶,這位令人忌憚、外号“小醜”的罪犯,正是硬闖哈維·丹特的捐款宴、宣稱要揭露蝙蝠俠真身的狂妄的精神病人。但現在已不會有人把他當作病人看待——就算他是病人,也是要命的那種。要别人命。他曾昭告整個哥譚:蝙蝠一天不自首,他就殺一個人。當時的他和蝙蝠,一個滑稽荒誕,一個活似神話,誰更有說服力,不言而喻。而放在警察局長、公訴人、法官相繼慘死的現今再看,沒有人會懷疑他這番威脅的真實性。
他們還記得那天晚上漢克抱着報紙蹬蹬蹬闖進來時,驚訝到合不攏嘴的樣子。尼爾告訴他說:“不是每個人罪犯都可以用邏輯解釋。有些人作惡單純是想要作惡。”他們不知道的是,同樣一番話,在布魯斯下決心肅清□□時,阿爾弗雷德也對他說過。
比起哥譚永不落幕的罪惡與正義之間的大戲,讓尼爾和萊納更為在意的是□□聘用外籍人士記賬這一事實。按說這些團夥給予外國人的信任少得可憐。看過教父的人便能領會到,黑手黨比誰都在意血統。所以那位處在混亂中心的外籍會計,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有趣的是,相幹于這位會計被捕的報道寥寥。但凡提到的也隻是一筆待過得稱,“戈登成功抓獲重大嫌疑人士”,以及不久後的“達成協議”。而關于何時被捕,于何處被捕的消息,少之又少。當然根據案件的前後進程大緻能推算出,批捕就在上周末、這周初的幾日間。和以往濃墨重彩介紹每位重大嫌疑人的文風截然相反的新方式,讓人難免懷疑是否出于無奈。小報喜歡新聞,轟炸性的大新聞。能讓他們緘口的隻有消息不足和威脅。蝙蝠不會威脅普通民衆,答案隻能是前者。而從批捕的神秘性來看,事關蝙蝠似也成了理所當然。
沒有人知道蝙蝠是否僅屬于哥譚,但從“吓破夜行者”的都市傳聞和随叫即來的速度看,說他紮根哥譚也不為過。這便引出了另一個問題,若果真是他所謂,他是怎麼辦到神不知鬼不覺得往返?
去時并不難辦。往返紐約、香港兩大經濟中心那麼多航班,他即便用真面目示人、以真實身份購票都無足憂慮。關鍵在回程——他是如何把被捕的會計師押解回來。直接帶上民航飛機不現實,不弄暈會吵鬧,弄暈同樣引人側目。塞進行李箱難過安檢一關。時間緊迫,即便蝙蝠也未必來得及趕工防X光透射的特殊箱包。即便成功上機,亦無法保證其生還。
“你忘了他有布魯斯·韋恩,可以開私人飛機啊。”尼爾不明白萊納怎麼會在這種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那句話怎麼說來着?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
萊納看出了尼爾的不解,但也不解釋。她的确考慮過私人飛機這個選項,但也不現實。紐約到香港的長距離航線不可能靠直升飛機完成,而民航類的飛機需要向航空管理局申請航線和批準。這種正規的程序對蝙蝠那樣的義警而言,是一個麻煩。退一步講,布魯斯若真為蝙蝠提供了飛機,則勢必得為這趟行程套上集團的名義——商業洽談、廠址考察等等——不然等于是明擺着告訴有心人“我,蝙蝠俠本俠,出征了”。
而一旦冠以集團名義,則又須派出些辦事員,裝模作樣去有業務合作的地方轉轉。整個過程顯得冗長而複雜,且不說布魯斯是否肯為他花費如此心思,即便願意,也得在适當的時機和地點找到适當借口才行。再退一步,假設布魯斯對蝙蝠的要求言聽計從。可派出辦事員這一舉動本身,又讓我們繞回原點,即蝙蝠無法在有不知情者在場的前提下順利把人押解。不必考慮行李,盡管貨艙溫度氣壓可控,但要求機長設定在适宜人體的範疇内,顯見将引人在意。
這些解釋看起來可行性均不大。要解釋得通,至少得再加一條:客艙中僅有知情者。這名知情者不可能是布魯斯本人,當時他正和芭蕾舞者在遊輪上。而按已知的消息,縱然可能不大,但也不能全然排除韋恩集團中除布魯斯·韋恩外尚有第二人對蝙蝠俠的行程有所掌握。而且這位知情人應是技術員一類的身份。蝙蝠需要裝備,除非他本身是名技術精湛的工程師,必有另一名工程師協作。
即便如此,仍說不通的是,哥譚第一的公子是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下和蝙蝠相識并達成協作。蝙蝠的行事昭示着他不是會去拉贊助的類型。此外,布魯斯又是如何說服内部人士為蝙蝠打造裝備,且保證制造者三緘其口?蝙蝠為何會對風評如此差的布魯斯投以信任?
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都指向了一個誇張而讓人不太敢接受的方向。
萊納揉了揉眼睛,沒有回應尼爾“你怎麼了”的關心。她想她很不好。被自己的胡思亂想吓到。更可悲的是,這不是她第一次考慮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