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上也隻是我的理解,瞎說嘛,哈哈哈哈
看完電影以後也看了一些導演的談話和别人的評價。
有種說法是類比西遊記,唐志軍類比唐僧,孫一通類比孫悟空
我隻能說emmmm我反正沒想到,可能有聯系,但是硬扯的話,我還能說這片子反戰、對抗抑郁症、家庭關系解體、人類對星空的幻想消亡、夢想和現實…都可以閱讀理解
其實本質就是公路片,通過一路的旅行和追尋,解開心結,排解痛苦,開始新生活。
我打五星完全因為這片完成度很高,沒有拉胯的點,也不尴尬,不搞抑郁症和“是你們看不懂不是電影爛”,也沒有在非主線的戰争與外星人這個話題上失去平衡。
我覺得比起流浪地球,這種片子才是目前國産電影努力的方向——首先,講好一個故事。
科技、特效、産業化、演員……不是不重要,但是别好高骛遠,把一個正常的故事拍出來,完成度拉高,其實對我來說就夠了。
而且我真的對懸疑科幻大場面沒啥興趣,每次想看電影,一打開,不是兇殺案就是大國重器軍旅情懷,我就想看個輕松感動優美的,挑都挑不出來…
沒有金凱瑞,沒有伍迪艾倫,沒有岩井俊二,沒有新海誠……隻有紮堆的兇殺案、謎團、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衆一心……要麼就是趙今麥《一周的朋友》這種畫面都非常垃圾的片。
說實話,你就按照這個片子的套路能拍無數片子
主角是一個雙減被裁員的畢業沒兩年的人,沒買房沒買車沒結婚,被裁了之後非常迷茫,用積蓄和父母贊助的錢開始公路旅行,去西藏,去沙漠,去大海,去村莊田園,驚訝的發現偏遠地區的人生活方式和自己以前的格子間生活完全不同
主角從前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學習畢業工作,但是他發現在其他地方,很多孩子可以騎着馬,可以在初中高中就自己出門遠行,他們成熟的不像是城市裡生活方式單一的同齡人。
那種古樸的、延續了千年的生活和景色,多樣的選擇,都震撼了主角。
結局随便寫,治愈一點就是主角不再迷茫,投簡曆找工作or山村支教
緻郁一點就是主角回去找工作,hr說你簡曆上這段空白時間幹什麼的,主角無話可說,隻留下一個落寞背影(或者給簡曆一個鏡頭,下一個鏡頭是主角吃着便宜的快餐,仰望鋼鐵叢林之間的天空)
這很難拍嗎,前期暗示一下裁員,主要放在公路治愈,景色人文上,還能宣傳一波旅遊,這比搞特效難?
再或者可以換成一個抑郁症學生,本來家長不管,結果孩子差點自殺,家長終于意識到緊迫性,于是帶着孩子去露營旅行放松心情,在此過程中加深彼此的了解
結局治愈一點,可以說回歸正常生活,考上好大學
發癫一點(非貶義),孩子病好以後,家長又忍不住逐漸加碼,要求孩子成績越來越好,完全忘記自己曾經隻希望孩子身體健康。
最後給個鏡頭,家長憂心忡忡對孩子說,你不是病好了嗎,然後給觀衆想象空間,孩子痊愈是因為家長病好了,現在又抑郁當然是因為家長發病。
這套路很難拍嗎,還能蹭上抑郁症熱點
唉,服了
咱就說犯罪片拍的也挺多了,各種官商勾結陰謀詭計,結果裁員話題呢,沒人碰,加班問題呢,裝看不見,找工作呢,電影裡人上人都不用投簡曆的
反正就是給你大場面,但不碰那些切身棘手不好拍的(聳肩)
狗屁官商勾結啦,以我的經曆,最切身的渎職行為就是我們高中補課,校長說她教育局有人,舉報沒用,必須補課。最惡劣的社會問題就是找不到工作,找到也要加班。
我好朋友去實習,人家說不加班就滾蛋,正好他們還要招人。
我好朋友的朋友去應聘,上海一個律所吧,人家hr說“這個樓裡都是比你學曆高的人,你的任務就是把他們開會的習慣記下來,誰用哪隻筆,誰要喝咖啡…”屬實是去當女仆了,傻b,自己沒長手不會泡咖啡嗎,還得人伺候着,還得專門招應屆生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