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是1996年暑期的主題,可以預料這樣的狀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布羅克代爾橋——一座建成還不到十年,企業資質和工程質量上都完全符合标準的大橋,突然整整齊齊地斷成兩截,十幾輛汽車栽進了下面深深的河水裡,二十幾人被奇迹般地救了上來——但更多的人因此命喪泰晤士河。
英格蘭西南部出現了一場給人們的生命和财産造成巨大損失的古怪飓風,近千民衆被卷入這場災難,被搶救出來的人卻又集體換上了症狀不一的抑郁症,有的甚至直接變成植物人——就連最頂尖的心理學家也被這一現象折磨得焦頭爛額。
這還不夠,除開不可抗力事件,令所有人都為之膽寒的是一連串的兇殺案,博恩斯和萬斯——一位敬職敬責的法律執行司的司長,另一位是鳳凰社的英雌,都被人以非常殘忍的手段害死在家中。
當然,對麻瓜而言她們隻是獨居在家中的中年女性——但這使得整個倫敦的獨居人士都開始警惕、惶恐,整個社會都開始給警察施壓,請她們将這些踐踏法律與秩序喪心病狂的惡徒抓捕歸案。
這段時間裡唯一發生的好事隻能算上康奈利·福吉引咎辭職,假如隻是因為全英巫師的抵抗,而非神秘人威脅若福吉不辭職就會大批量屠殺麻瓜,巫師們的心情也許會好上一點。
然而讓神秘人勢力不滿的是,新上台的斯克林傑态度極其強硬,他的一系列對抗政策讓人想起十年前的巴蒂·克勞奇,這的确起了些效用,對那些反對食死徒的巫師而言,這位強硬的部長是代表巫師界的一面正向旗幟。
然而現實的困局卻不是光憑他的态度能解決的,自從神秘人公開亮相以來,數不清的巫師選擇投奔向這位聲名顯著的黑魔王,與此同時食死徒們也采用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擴大自身勢力——最為激烈的戰場其實就在魔法部。
如同阿爾傑·羅爾一般的純血巫師們,被食死徒們運用勢力網送進魔法部擔任職位,如果位子不夠?博恩斯便是很好的下場。
斯克林傑采取過各種方式想要避免神秘人的滲透,可惜他缺乏有力的理由幹涉魔法部補充人手,也沒有能力控制被純血們影響頗深的魔法部,這些新聘人員也擁有足夠多的證書,足以應付她們的職位。
局勢糟糕極了——事實上還有不少巫師對此沒有概念,在很大一部分人看來這隻是反對麻瓜和親近麻瓜的區别——瞧瞧神秘人的宣傳——
「巫師天生高人一等,巫師血統象征着榮譽!地位!力量!——若非那些麻瓜竊取了巫師的血脈,巫師怎麼會淪落至此,到現在這種在自己故土上還要隐藏存在的落魄處境——我們必須站起來!伏地魔會傳授巫師最強的魔法!他帶領巫師奪回屬于我們的一切!」
令人熱血沸騰,不是嗎?
在飽受戰争之苦的英國或許效果沒那麼顯著,但放在北歐與東歐就不一樣了,除去魁地奇巨星威克多爾·克魯姆的呼籲,那邊的抵抗力量少得近乎可憐。尤其是德姆斯特朗的所在地,随着新一任校長的上任,迅速淪陷為食死徒在歐洲的根據地之一。
在歐洲由馬克西姆夫人引領的布斯巴頓和各西歐魔法部,正緊急召集力量對抗食死徒的威脅,而有生力量的召集卻在伏地魔時不時的打擊下不斷受挫。
力量——是無數巫師渴望卻又痛恨的詞語。
對世界上最偉大的白巫師——鄧布利多的期望達到了最頂峰!
鄧布利多所組建的鳳凰社的确沒讓任何人失望,這是在英國除魔法部外的唯一抵抗軍,并且比魔法部更為公道——鳳凰社可不會把說大話的醉漢抓到大牢裡去。
可惜的是伏地魔或許真的怕了鄧布利多,神秘事務司之後,隻有毀掉布羅克代爾橋那天在英國本土露面,其他時間大都選在歐洲大陸,而鄧布利多也從未選擇主動和伏地魔碰面。
魔法部和巫師們對此呼籲過,卻終究無可奈何,不願服從食死徒的人們隻能逃離或是自救——鳳凰社也總算積累到更多的,足以形成規模的力量。
選擇暫離英國的不止巫師,還有麻瓜——比如每年暑期都會利用年假帶女兒出去轉轉的格蘭傑夫婦。
她們這次選擇的旅遊地點和往年稍有不同,因為新聞報道歐洲大陸似乎也在發生和英國類似的亂像,對魔法界更為熟悉的兩人,即使有赫敏對巫師新聞的篩選,也隐隐從中意識到了些什麼。
在她們原本的設想中更希望帶着赫敏一起去澳大利亞,那兒離歐洲很遠,可以讓她們避避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