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曆,1976年09月。
華國,甯城,永和縣,東籬村。
夕陽西下,霞光似血,河水被照得通紅。
放學後,姜辰坐在自行車後座,迎着秋風,穿越麥浪,帶着一頭亂發回到村子。
剛一進村口,好心情便被毀得殆盡。
“辰小子,放學回來啦?”
“今天身體怎樣,還會喘不過氣來嗎?”
“可不是,姜支書賺的工分再多,也經不起你兩三月一趟地往醫院跑!”
“哈哈,宇哥兒以後要是沒錢娶媳婦,鐵定得怪你……”
姜家老大掐準時間,趕到村口接弟弟,一聽到這話,便如點着的炮仗:“滾滾滾,别在這貓哭耗子,我家的事哪輪得到你們操心。”
“哎喲,宇哥兒急了,快走快走,免得把他弟弟氣病了,他又要到處咬人。”
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姜家在東籬村落戶近十年,姜父雖然占着大隊支書這權利大,補貼多的肥缺,可畢竟是外來戶,家中又人丁單薄,在講究多子多福多助力的農村,終究還是勢弱氣短了些。
更何況姜家夫妻在下鄉前,也就是兩名教書匠,實在擔不起這過江龍的名頭。
也正因如此,對于姜天成這位大隊支書,村民向來是敬多于畏,遠不及本村出身的大隊長田國強受人追捧。
好在姜父調到東籬村來,本就隻求照顧好妻兒,能夠安穩度日,對本職工作并沒有多大志向,所以從未與村民們計較,覺得隻要大體上過得去就行。
隻是,這人心啊!
一旦失了畏懼,就容易遭人妒恨……
雖說東籬村的風氣在十裡八鄉都算得上好,但難免會有些喜歡掐尖的刺頭。
姜家這先天不足,三不五時就得去醫院住住的小兒子,便成了那群紅眼村民的宣洩口,走到哪兒都有人跑出來嚼舌根。
姜宇趕完人,對将弟弟捎帶回來的人道了聲謝,方才心疼地拉着他往回趕:“走,别理那群紅眼病,家裡今天蒸了雞蛋羹,就等你回去吃了。”
說起來,姜辰作為一名皮膚蒼白,骨瘦嶙峋,曾經一步三喘,風吹就倒,耗費無數錢财與心力,才勉強存活下來的早産兒,本就十分惹人憐惜。
再加上他生來就乖巧愛笑,還曾預警風波,可不就成了姜家人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說要星星就不敢給月亮的心尖尖了麼。
是的,預警危險。
原來,姜辰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他上輩子也叫姜辰,生長在孤兒院,猝死于辦公桌,這輩子投生到曆史進程相似的藍星裡,依附在一枚幾近夭折的胚胎上,以姜家小兒子的身份重新長大。
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借着先知先覺,在幼時以夢境為幌子,為家人預警風波,令這本該墜入泥潭的家庭,偏離了原本的軌迹,還順帶拂照了一衆落難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