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橫店探班
柳淺陌就這樣保持着每天一萬以上兩萬之内的寫文速度,飛快的攢好了十多萬字的稿子。
時間就這麼匆匆的過去了一個星期,柳淺陌也忽然覺得有點累了。
主要是她現在手握十多萬字的存稿,文章連載初期也不用日更一萬,隻用每天更新三千字,慢慢的打榜就行了,對于她來說壓力沒那麼大。
她也有點緩過勁來,開始想自己的男朋友李子堯了。
于是在晚上,兩人視頻電話的時候,柳淺陌問道:“子堯,你最近拍攝的計劃緊不緊?有沒有時間休息?
要不我到橫店去看看你,探探班吧,太想你了。”
李子堯聞言自然是興奮異常,他早就想女朋友柳淺陌想得發瘋了。
可是偏偏還不能翹班回G城去看她——因為她就是自己拍攝這部戲的大老闆、投資人——自己翹班去找她不但不會被誇獎,還會被罵一頓,心煩自己拖慢了項目進度,讓她多花錢。
李子堯一直都很想忽悠柳淺陌到橫店來和自己住幾天,探探班。
這樣的話自己拍戲休息的時候就能和柳淺陌繼續膩歪在一起了,否則兩個人長時間分隔兩地,柳淺陌又那麼美、那麼好、那麼厲害,萬一被别的男人趁虛而入了那可怎麼辦?
無奈之前的柳淺陌一直都很堅定的留在京城寫文,不想去橫店,李子堯也是有心無力,左右不了柳淺陌的想法。
現在柳淺陌不知怎麼的終于松口了,李子堯自然是興奮異常,連連向柳淺陌保證——如果她過來的話,自己一定會在這兩天内集中把之後一兩天的戲份拍完,留出一兩天的時間好好陪她在橫店逛逛玩玩。
柳淺陌一樂,說道:“子堯,你不用這樣的,我希望情侶之間的相處以舒服為主,而不是加重你的負擔。
我去找你是想你了,也希望我去探班能給你帶來更舒适的生活,而不是讓你更忙更累了。
你完全不用調整自己的拍攝進度,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
到時候你上班,我可以去劇組看一看你們怎麼拍戲的,其實也挺有趣的。
而且我本來就是工作室的老闆,去探探班,提升一下士氣也蠻好的。
等你拍完戲了之後,我們再随便逛逛就行了,你按你正常的節奏走。”
李子堯點了點頭,為自己女朋友的貼心感到溫暖不已。
就這樣,柳淺陌正式在她入駐的網站中發表了她的第二本書《我在清朝當鹹魚》,然後設定了每天早上九點固定發送三千字章節的自動發布。
柳淺陌看着自己十多萬的存稿非常滿意,覺得自己還能浪很久,心情愉悅地收拾行李、坐上火車去橫店,找自己的男朋友李子堯去了。
雖然柳淺陌和李子堯說了不要請假,她也是單獨出行,沒有和别人說過自己要去橫店的事情。
但這麼大的事,柳淺陌和劉悅琴知道了,橫店這邊的工作人員怎麼又會不知道呢?一定會有人為他們“通風報信”“跑風漏氣”的。
因此等到柳淺陌一出火車站,就看到了舉着牌子來接自己的藝人生活助理葛少栩。
葛少栩是被劉悅琴近期才新招募進公司的人,柳淺陌之前并沒有見過他。
但是這波新員工早就聽說了柳淺陌這個新老闆的“二三事”,也看過自己北京同事們和柳淺陌私下裡的合影,完全能認得出她來,這個接火車的任務,也是他自己搶過來的。
葛少栩自認為自己的條件很好,智商、情商都不差,起碼不比劉悅琴和楊雪霏這兩個大領導差。
葛少栩覺得自己的弱勢隻在于性别上和大老闆不是同性,沒有兩個頂頭上司那麼好的先天條件,可以與大老闆柳淺陌處成朋友。
所以他想要往上爬,才更要争取和柳淺陌接觸的機會,希望能讓大老闆柳淺陌看中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能力,也讓自己的職場多了一絲上升的途徑。
每次想到這裡,葛少栩都忍不住要苦笑。
他總算明白了很多女員工的苦楚:好多老闆都是男的,所以在公司裡面和他同性别的那些男的,先天就有更有優勢的競争條件,可以和老闆處成朋友,勾肩搭背的,能力也更容易被老闆發現。
但對于女員工來說,過于和男老闆處的好了容易傳绯聞,總是保持着很遠的距離吧,如何能讓老闆看見你的閃光點呢?
沒想到現在性别互換,自己頂頭上司是個女老闆,自己這個“男性”的性别就成了一個累贅。
他現在終于體會到其他公司裡那些女同事們的苦衷了。
不過葛少栩還是一個極大的樂天派,他相信隻要自己有能力,肯定能在這家公司出頭的。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兩個頂頭上司劉悅琴和楊雪霏都沒有什麼背景和關系,完全是靠着過硬的業務能力被大老闆柳淺陌看中的。
自己的大老闆柳淺陌是一個非常看重業務能力,且非常有用人、識人之明的老闆,是一個很好的服務對象,自己職業發展未來可期。
柳淺陌對于來接自己的公司新員工葛少栩自然是笑臉相對,她草根出生,平時也沒什麼架子,更是得了葛少栩的好感,覺得柳淺陌很“平易近人”。
柳淺陌在得知了葛少栩的名字之後,覺得很熟悉,但是一時有些想不起來,也沒當回事。
她到了酒店之後,并沒有單獨開房間,而是正大光明的搬進了男朋友李子堯的賓館房間内。
這下子他們兩個的戀情算是在圈子裡面全面曝光了,劇組之内說什麼的都有。
有些嫉妒李子堯的男演員就會在那裡巴拉巴拉的說:“我就說吧,這個李子堯一點業務能力都沒有!
什麼加内影帝?還不是柳老闆幫他買的?誰不知道這個柳老闆就是投資《燃燒》那部電影的老闆啊!
什麼電視劇男主角?還不是傍着柳老闆這個富婆上位!呸!我最煩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