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殿下她過于純情 > 第31章 朝會

第31章 朝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女立妃,不僅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在朝堂上引起一場争議。

弘德帝賜婚的聖旨下得太快,事前還不見一絲征兆,衆大臣們即使想攔都反應不及,于是,隔日的朝會便成了勸谏之堂。

自古就有的守舊派,頑固異常,見不得弘德帝與李願悖于禮俗舊例,立了一位女妃;也有早已盯上國婿位置的世家宗族,不想後位落于旁人之手,吵着要弘德帝三思;還有更多牆頭草似的人物,一會兒誇是錦繡良緣,一會兒又說與世俗迥異。總之,個個心裡都打着算盤,在聖旨賜婚的第二天,将廟堂吵成了市集。

李願站在九龍玉階下的最前列,淡然地聽着左一個老臣高呼“陛下不可”,右一個宗親大喊“于禮不合”,還有不少愣頭青似的年輕官員,被世家推出來當探路石子,抑揚頓挫地念起了上谏的奏折。

而龍椅上的弘德帝卻不見半點怒意,反而對上誰都是一句“愛卿言之有理”。隻是弘德帝嘴上這麼說,卻不見有絲毫要改動聖旨的意思,反而讓某些沉不住氣的又添了幾分浮躁。

“太女殿下,您熟讀史學,更曉禮法,豈能不知立女妃的荒唐?殿下還是快請陛下收回旨意吧。”很快,有人見說不動弘德帝,就将矛頭轉向了李願。

衆所周知,李願常以“仁義禮信”律己,對于這般不合禮法的婚事,她應該是難以接受的。

李願卻反常地置若罔聞。

前列之中,像她一樣從始至終沒說話,仿若置身事外的還有不少人,而李願隻回頭看過其中兩個:一位國師,一位禮部尚書。

她若是還看不出來這二人之間的勾結,便是白做這十多年的儲君了。

隻是,她既然已經答應了與顧妙冉的婚事,便沒有揭穿他們的必要了。李願在心底歎氣,不明白為何自己總是一步又一步地降低底線。

“陛下,微臣有本啟奏。”

終于,被特許不必着官服的國師玉源,頂着滿堂的議論,一甩道袍的寬袖,出列俯首行禮。

在弘德帝點頭示意後,他緩聲道來:“微臣去年年末曾夜觀天象,見天樞北鬥暗淡無光,便日日難安。而昨夜微臣忽然心有所感,再次觀天,不僅瞧見天樞重現光明,甚至東方還多了一顆福星相伴。”

說着,他看向李願,“微臣今早得知昨天恰逢太女立妃,想來這場機變便是應在了這裡。陛下,依微臣拙見,太女殿下的婚事是冥冥之中天道所牽,是世間少有的良緣。陛下這樁賜婚實是英明……”

此番話一出,朝上倏忽一靜。

玉源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開口就繞過了朝臣奉為圭臬的“禮法”,直奔弘德帝最信的天命之說。

朝中早有不滿道家勢大的官員,聽得咬牙切齒,也不等玉源奉承的話說完,就跳出來反駁道:“國家大事豈能以幾顆星子估測,若星象如此要緊,還請問國師去年觀星時為何不報?”

玉源不緊不慢地笑道:“這位大人怎知貧道沒有禀報,難道貧道呈奏入宮時還應先知會大人一聲?”

“你……”那位官員被噎得一哽,正要追問,玉源已經回身拜向了弘德帝,此時也不再自稱為臣,而是端出了出家人的架勢,說道:“陛下,貧道自知道行淺薄,人微言輕,各位大人信不過也是情理之中。不如請家師出山,讓家師為陛下觀星望鬥,推演一番?”

玉源的師傅是上一任的國師,退居之時已經九十三歲有餘。在玉源接任國師之位時,世人隻當那位長壽的老國師已經仙逝了。那能想到,玉源居然說出能讓老國師出山的話!九十三再加上這二十來載,豈不是快成活神仙了?

瞬間,連弘德帝都坐不住了,手扶禦案問道:“松靜國師原是在清修?”

玉源點頭,還說他家師父剛閉完關,近來有些空閑,應當很願意下山。

弘德帝連連拍手叫好,想再多問些松靜國師的消息,又記得是在上朝,便意猶未盡地止了話語,示意滿朝文武繼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的心思已經飄到那個“死而複生”的松靜身上了。

朝堂上最善口舌、語氣铿锵的幾位言官,因這一打岔,氣勢被不上不下地吊在半空,一句話也說不出了,隻互相幹瞪着眼。

玉源卻不管旁人,無人開口還正合他的心意。他擡出一位師父後,緊接着又是一番玄之又玄的道法闡釋,将李願的婚事從天道五行說到了自然法傳。簡而言之,便是旁人提禮俗,他議萬物常法,并給一衆被繞暈的大臣們傳起了道。

他實在過于能說,龍椅上的弘德帝又樂意聽,滿朝的大臣們也隻能苦了自己的耳朵。待朝會稀裡糊塗地結束時,大半朝臣的耳朵裡都飄着“道生法,公者明”雲雲。

李願聽着玉源的侃侃而談時,隻覺得像回到了祭天那日的祈天殿裡。她拿着一而再再而三斷掉的線香,處境窘困,而玉源則端着姿态,故作高深。

她皺了皺眉,說出了那日她沒說出口的兩個字,“妖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