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坤甯宮”,想到方才的事情,徐允政眼中閃過一絲陰霾。
皇後正聽着自己身邊小宮女新學回來的故事,聽到皇帝過來了趕忙起身去迎接。
“梓童無需多禮”,徐允政将皇後唐映雪扶起,牽着她的手就往屋裡走去。
“陛下無事不登三寶殿,想來又有什麼事要吩咐臣妾去做吧?”唐映雪打趣地看向徐允政。
他笑了笑,“你又笑話朕”,話音一轉,“不過朕倒确實有事想與梓童商量。”
他看了周圍的宮人一眼,唐映雪吩咐人下去,自己給他斟了茶,做出傾聽狀,“您說。”
“最近劉貴人有發生什麼事情嗎?”他雖然有派人盯着後宮,但是到底不如後宮真正的主人皇後對後宮的把控,所以他也想聽聽皇後這邊的消息。
“劉貴人?”唐映雪想了半天才想起來這人是誰。
主要是徐允政後宮裡人其實不少,按照大晉的規矩,一皇後,一皇貴妃,兩貴妃,四妃,六嫔是限制了數量的,除此之外,再下面的貴人常在答應的都沒有數量限制,也就是他想封幾個就封幾個。
徐允政其實并不好色,但是他後宮裡人着實不少。
登基以來本來定好的三年一次大選總共也就選了兩次,徐允政不喜歡宮女,在他看來在後宮服侍那就專心做事,一旦有了旁的心思,覺得自己也能去做個主子了自然不會再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
他花着錢養着這麼多的人可不是讓她們屍位素餐的!必須得每一個銅闆都能得到回報才成!
他從不臨幸宮女,所以兩次大選都選了不少人進去。
再加上他經常會施恩于别人,像是現在的皇後以及淑妃都是未經過大選入宮的,所以宮裡人着實不少。
不過幸好他在高位嫔妃的位份上很是吝啬,宮裡沒有皇貴妃,但有一位龐貴妃,四妃裡除了生了十二皇子的淑妃,還有生了大皇子的賢妃,生了三皇子的德妃,另一個妃的位份還空着的。
二皇子生母早逝,死後被追封為了容妃不算在内。
嫔位是滿的,五皇子生母是良嫔,七皇子跟十三皇子的生母被追封為端嫔,六皇子生母茂嫔,不過六皇子早夭。八皇子生母妤嫔,八皇子也早夭。九皇子生母肅嫔,十皇子生母靜嫔,十一皇子生母昌嫔。端平已逝就不算在内,六個嫔位是滿的。
嫔之外的其他人那就太多了,唐映雪也就每月初一十五各見一次,這麼驟然一提根本想不起來。
“劉貴人向來是個老實本分的性子,素日裡也沒見行過什麼不矩之事,您的意思是?”
徐允政沉吟了一會兒,“她打探了朕的行蹤,特意去貓狗房等朕,不像她往日的性子。”
他沒說的是劉貴人還當着下人的面兒勾引他,倒像是很迫切,有自己非去不可的理由,他心中有了一定的猜測。
“你安排太醫去請個平安脈吧”,說完有又叮囑了一句,“換你素日用慣了的太醫去。”
唐映雪心裡一跳,這是什麼意思啊?不會是自己想的那樣吧?
她趕忙起身想要告罪,卻被徐允政攔了一下,“就算有什麼也不是你的過錯,不過梓童啊,這後宮裡的事情你可以不插手,但是必須得知情,你是朕在後宮中的眼睛,若你懵然不知,那朕不也就做了瞎子聾子嗎?”
唐映雪聽着徐允政的敲打趕忙應是,但心裡卻不以為然,以為誰不知道呢,這後宮哪個角落裡沒有皇上的人?除非他人防範心重又有手段又有心隐瞞,否則這宮裡什麼事兒能逃的出他的法眼?
反正兩人主打的就是一個都覺得都覺得對方無所不知。
“還有一事,小十二身邊的宮女太監都不是好的,朕已經應承了要給他換一波人,如今他身邊有了管事嬷嬷,宮女的位置都是空的,太監裡有管事太監,還有一個小太監,其他的你都看着給他安排上吧!”
聽了這話唐映雪心裡的震驚比方才都多了,皇上竟然開始關心自己的皇子了?
他看懂了唐映雪的表情卻不以為意,他的孩子那麼多,他每天還要操心那麼多的國事,肯定沒有時間關心每一個孩子。
而且那些孩子們靠近自己的時候要麼就是太過于害怕,要麼就是滿心的算計,小小年紀都被教壞了!
他不怎麼喜歡孩子,更不缺孩子,自然不會因為那些孩子而不痛快,隻是喜歡就算了。
至于小十二,他也不能說是沒有心眼,隻是心眼藏得淺,一目了然,他就想親近自己這個父皇而已。
徐永琚:我其實是想抱大腿來着。
當然也是因為這個孩子得了他的眼緣,他都是皇帝了,對誰好,對誰不好還做不得主?
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地多說了兩句,“人不要挑太活泛的,機靈卻一定要懂規矩,家世清白些,宮女年齡大一些,太監年齡不要太大。”
若都是小孩子,送過去了難道讓滿花伺候他們?
太監雖算不得男人,但跟同齡小太監玩鬧總比在小宮女堆裡長大要好。
唐映雪應下,想了想有些遲疑地問道,“那臣妾要不要跟淑妃說一聲?到底是母子……”
徐允政不大高興地哼了一聲,“你是皇後,是皇子們的嫡母,如何安排不得?”
“罷了,你到時候以朕的名義把人送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