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扶光入滄海 > 第104章 臘月十一

第104章 臘月十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譚晗都受不了母親用那樣憐愛的眼神看她,隻能說好,等田桐走了,卻去翻書來看,剛才一頓酒,喝得又急又多,他酒量好,也沒有那麼由着人死灌的,确實頭昏腦漲的不太清醒,就卧在了床上等酒勁過去。

田桐出了譚晗的屋子,臉上是溫柔如水的笑意。

她的女兒和京城的富貴公子相識,她起初是很擔心的了,怕自己的女兒被壞小子耍弄了,但是鄭家在田桐的心中和别的人家不同,鄭家是郡王妃的娘家,鄭公子,是郡王妃的侄兒,他們姑侄親戚是無緣相見了,但血脈的聯系讓田桐對鄭焞是多一份好感的,所以在京城的時候,就沒有死拘着女兒,放任了這件事。

她指望着,締結良緣之心,比譚定更甚,隻是抑制着,不表露出來。

如今鄭家果然禮數周全的來了,在她這裡是兩份的歡喜。

女兒得遇良人,是一喜。

晗兒,晗兒是鄭家的外甥,雖然不能相認,相見也是一喜了。

田桐心裡對甯義郡王妃的敬愛之情,永矢弗谖,站在她的角度,還覺得這樁姻緣是郡王妃在天之靈,庇佑孩子,福澤了她的女兒。

到了傍晚,譚定帶着兒子們,正式的來請鄭家父子,去承本堂……一般人家,親家的雙親俱全,當然要用上拜見二字。

譚德遠在主位上,實在坐不住,鄭可賢正要做拜見的動作,譚德遠就站了起來,攙住了道:“使不得,使不得,要折了我的壽了。”

何氏站到譚德遠身後,也是手足無措了。

鄭焞年小,愛着譚慕妍以後,滿心的柔情洋溢出來,把他富貴公子的氣質逼退,就隻是一個醉春風的少年郎了。

鄭可賢,外表是溫潤儒雅的摸樣,然掌權二十幾年,雍容高華的貴氣已是如影随形了,布衣百姓見了就自覺的知道了,這是冒犯不起的,再折節相交,隻會忐忑不安了。

譚定也扶了鄭可賢,道:“親家公,那便算了吧,我父母也知道你家的誠心了。”

鄭可賢見到譚定三十幾歲還能和父母并列,譚德遠的身邊,還有兩個四十幾歲的兒子,譚守譚實守在他的身邊,一時感慨,對譚定道:“我雖然榮祿已極,親緣上多有不如意,倒是羨慕你,還能侍奉着雙親,做一小兒。”

鄭可賢的父親,十年前不在了,母親更久遠,去世四十年,他沒印象的,長姐如母,他有一個年長多歲如母親一般的姐姐,為了國事與家族,嫁給了前朝皇族後裔甯義郡王為妻,就兩人的身份,國仇家恨的,夫妻恩愛就不要指望了,後來甯義郡王起兵造反,失敗自刎,她的姐姐更是在甯義郡王起兵的時候,就帶着襁褓中出嫁很多年才有的一個兒子,燒死在衛輝的郡王府了。

是自焚,還是被甯義郡王燒死的,甯義郡王臨死前對這件事情沒有做一個字的解釋,成為了鄭可賢畢生之痛。

這一處錐心之痛,在其樂融融的承本堂,是無人體會鄭可賢了,譚德遠捧了一本紙張泛黃的雅溪縣志來,縣志按照年号記錄的,這一本的年号還是前朝的,有一篇記錄了譚家的家史,就是譚家能得承本堂的由來了。

話說,譚家取得堂号的方式,和其他有了功名,有了财富而取的途徑很不一樣。

這是譚德遠的爺爺了,承本堂的老太公,當時譚家隻有幾畝田,譚老太公勤勞啊,白天在别家的田裡當長工,晚上在自家的田裡打稻,倭寇至,譚老太公持稻叉與鬥,被擒,然後倭寇要譚老太公做向導,去舟山,海遁逃離,譚老太公把倭寇們帶入了一個死地,才讓後面的官兵能追上來,殺死一百多個倭寇,但是譚老太公,已先一步,被倭寇殘忍殺害,是寸脔,屍體都磔成肉齑了。

然後是譚德遠的父親,譚老太爺,繼承了老太公勤勞的品格,把家業掙出來了,帶着承本堂的牌匾,遷到了映珠村。

這樣自述家史,當然是向鄭家表明,譚家雖無富貴,譚家子孫也不會辜負先人勇毅勤懇的品格。

現在譚家的子孫們,就比如譚庭栖站出來,這個魁梧的體格,就是譚老太公的遺傳,譚定這樣堅韌發家緻富的本事,就是譚老太爺的遺傳,家裡的女兒們,有祖先如此,家庭氛圍又是這樣的和諧,教養是很好的,忠勇孝義,溫順勤勞等等優秀的品德,是都有的。

在定親的關鍵點上了,不是謙虛的時候,能往自家女兒上貼的金子,要貼着,要閃閃發光。

總之一句話,你們鄭家的兒子,娶我們譚家的女兒,是娶着了。

鄭家明天就要下定禮了,自然是心領神會的捧場,高擡女家,所以談話的氛圍融洽愉悅,如通好之家一般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