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輛馬車停在長雲鎮譚家,這是租用了譚慕妍嫁妝鋪子的租戶,都是主事的人,應邀來到譚家。
一家一家,帶着妻子兒女,攜禮來赴約。
人到齊,譚定帶着男賓們出去了。
之前譚定在譚族長家裡提的兩件事的第一件,空出一塊區域,做譚氏中信堂曆史,家具制造工藝,和木材原料的展示。
這件事已經成了。
在整個作坊的前方中心,最好的宅子,進門先是兩邊十六扇的木雕絹素落地大屏風,左邊是譚氏一族的名人,有考取了功名在朝廷上做官,政績不菲的;有營造大師,負責建造過廟宇亭台,建築聞名于史;有忠勇無畏之士,在動亂中保衛地方,十六人的事迹,記叙在娟面上。右邊是中信堂的發展簡史,及中信堂秉持着中庸誠信的處世準則,和對家具制造的一些理念。
往後走,先看牆壁,挂滿了制作家具的各種工具,各種大小的鋸子和刨子,斧子,小锛,麻花鑽,方尺,活角尺,線勒,木卡,牽鑽,墨鬥,大锛,鏟子等等大件的工具,還有上百件的雕刻刀,鑿刀,锉刀等等小工具陳列着,諸位看看這些工具就知道了,譚氏做的家具,是精益求精,把工藝鑽研到極緻了,中間幾張大桌案,又擺放着上百種的榫卯結構,這是家具工藝的靈魂部分。
譚定當着大家的面兒,把幾個榫卯結構拆下來,又裝回去。
再往後,是如今名貴的家具所用木料的展示,香枝木的降香黃檀,就是雷州上的黃花梨,當世做家具最名貴的木材。
還有紫檀木的檀香紫檀,花梨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雞翅木,烏木,等等,一棵棵樹木的主幹樹立着,這樣粗的一棵樹,是多少年頭,有截斷的部分樹木,放在前面,大家可以看到樹木的橫截面,看看各種樹木的紋理,邊材心材的顔色,可以擡起來颠一颠重量。四周又是一扇扇的絹素大屏風,記載了木料的分辨方法,從木材的産地,生長速度和做成家具的優點,闡述它們何以名貴。
譚定如數家珍。他這個大掌櫃,是裡裡外外,方方面面都掌握的,外面的應酬賬目掌管着,裡面木料怎麼分辨,家具怎麼制作,他都精通。
現在中信堂在京城開分号,輻射方圓數千裡,是要拓展整個北方的市場。正所謂同行是冤家,不同行是親家,這些能在得勝樓大街,宣武門大街開鋪子的人家,經營日久,各家都網羅了一張大網,是人脈和客源,現在讓中信堂搭搭脈,大家不存在競争關系,可以成為利益共同體,有生意互相引薦,一起做大。
這是譚慕妍把大家都叫來聚一聚的理由。
其中開茶館的那家主事,道,譚老爺太客氣了,有什麼事吩咐他們一聲就夠了。
譚定又不是普通的大掌櫃,他是鄭焞的嶽父,公主府的親家啊!
“各位在京城經營日久,都是我的前輩。”譚定向諸位作揖,笑道:“今日有緣相見,我與大家交個朋友,大家得閑了,隻管往我這裡來坐坐,釣釣魚,說說話,隻是以後來,不要像今天這樣多禮,人來即可,禮我可不收了。”
譚定并不以與鄭家的關系自居。他說過,他一生都要投身在木器家具身上的。
譚家家宅裡,田桐也在應酬女眷們。
譚定田桐是很安分守時的,什麼位置什麼地位做什麼事情。兒女是兒女,他們是他們,田桐是掌櫃娘子,就是她來負責出面招待場子上來往的女眷們。
這場譚慕妍牽頭的碰面到了尾聲,譚慕妍還是出現了一下,在女眷中露個面,遇到一位熟臉兒。
在胡市上見過的,當時跟在鄭焞鄭熒熒邊上的大丫鬟,譚慕妍請她留一留。
她就是艾綠,不是鄭家的家生子,很小的時候賣進鄭家,學規矩學做事,七八歲就在鄭焞的院子裡,從給丫鬟跑腿開始,做到鄭焞身邊的大丫鬟,又放良出去,現在是得勝樓大街上,做字畫買賣生意的雅藏軒掌櫃的兒媳婦。
“是庾大奶奶嗎?”
譚慕妍不用舊稱,隻是稱呼她的本姓。
她姓庾,被賣之前的那種名字,太随便了,她放良後,在新的戶籍上,給自己取了新名字,庾靜淑。
庾靜淑要用見舊主的禮儀,向譚慕妍下跪磕頭,譚慕妍忙向甘香使眼色,叫甘香把人攙住了。且不說,譚慕妍沒有做過她的主子,庾靜淑,已經懷孕,顯懷了呢。
“不敢當。”庾靜淑笑着坐了,道:“少夫人叫我的名兒吧。”
“庾姐姐。”譚慕妍說話也是實在,道:“我一開始就覺得庾姐姐是公子身邊的人,進了門沒有看見,以為是姐姐身邊的,姐姐身邊也沒有看見,問了阿安才知道,庾姐姐去年出嫁了。”
“我本該再服侍幾年,蒙主子寬厚,放我出去嫁人了,我就出來了。”庾靜淑拘束的道:“我做丫鬟的時候,憊懶得很,總是去坐春望月樓,找那邊的姐妹們玩耍,那邊混的時間比公子身邊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