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上大巴車,許義就收到了齊小曉的調侃“你可以的!前途無量!”
大家聽到這句話也笑了。
“那個小姐姐眼熟的很,這幾天感覺天天能在前排看見她。”
“诶,你那麼一說我也有點印象。”
“對對,沒想到是來看許義的。”
楚君也回想了一下,确實突然到了感覺眼熟,畢竟在工作日基本坐滿的全是退休的老公公老太太的台下,漂亮的小姐姐确實會讓人留下印象。
許義也不惱,随着大家打趣,隻是不好意思的紅着臉笑了笑“我也沒想到會有人是來看我的。”
随即,他又把目光投到了齊小曉的身上。
“我剛才還聽見有人喊着要小曉姐的簽名了。”
齊小曉怔了一瞬,似是沒有想到話題突然到了她的身上。但她放心一笑,也毫不臉紅地說道“正常啦正常啦,你在努努力,追你的小迷妹們也能從劇院門口排到餘灣鎮的。”
齊小曉手上的動作很誇張,大家也知道這都是些玩笑話,誰也沒有放在心上。
許義的眼眸低了一瞬,旋即又立刻恢複了清明開朗的模樣。
“休兩天之後又要出差,你們記得帶着厚衣服啊,青城比這邊還冷…”
轉頭又像想起來什麼似的。
“楚君和子銘什麼時候走?”
“下周六出發”
孫子銘轉過身去朝着童婷說道。
這次是楚君《戲響中國》的最後一次演出,團裡為了支持她,專門為她排了新的一出折子戲《珍珠塔》。
《珍珠塔》是錫劇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目之一,這次也是請了專門的老師去對詞曲進行改編,使其能更适合昆曲。
當然,不光詞曲需要改,服裝和妝造也需要用心去斟酌。孫子銘這一周的任務也不小,估計要在工作台前大把大把的掉頭發了。
*
回到北城的當天下午,楚君就立刻坐高鐵去了隔壁市,錫劇團當天晚上演出的就是《珍珠塔》。
錫劇俗稱“灘簧”,發端于古老的“吳歌”,經過民間的演唱衍化和姐妹藝術的借鑒融合逐漸行形成現在的“錫劇”。但在聲腔上,雖然錫劇和昆曲同源于一個地域,卻孕育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聲腔。
昆曲曆史久遠,素有“百戲之祖”之稱,文人雅士的大幅度介入,從一開始就有着清新脫俗、典雅别緻的特性,以至它的聲腔永遠都是那樣雅雅的、酥酥的、糯糯的,夾雜着書韻。而錫劇音樂的結構方式則是闆式變化體的唱腔體制,與昆曲大不相同用。
一場兩個半小時的戲完整地聽下來,楚君對自己要演的《珍珠塔》心裡也大緻有了數。
前段時間雖然确定自己演出的劇目,自己也找了許多的視頻資料去了解,但終歸還是不如現場親眼見到有感觸。
《珍珠塔》講述了方卿家道中落,前往襄陽投靠姑母方朵花,雖然被姑母輕看卻得到賢淑善良的表姐翠娥贈予的稀世珍寶珍珠塔。最後,方卿高中狀元,姑母悔悟。
楚君所需要演的隻是《珍珠塔》中的一個小片段。是方卿在離開姑母家後在風雪交加時遇上了匪徒丢失了珍珠塔的情景。
其中的難點主要就是自身對環境的反饋,比如該如何讓表現出風雪交的惡劣環境,又該怎樣體現出身體的僵冷?這些都是需要再去仔細設計的細節。
從劇院裡走出時,楚君攏了攏羽絨服的領口,緩緩吐出了一口白氣。她現在的腦子中多了許多的想法,妝造、動作表現…,如果不是現在的時間實在是太晚,她真想立刻沖到陳麗老師家裡去說一說。
楚君趕着最後一班高鐵回了北城,等出高鐵站的時候已經将近臨晨。